教學反思三年級下冊數學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口算除法》

  本節課是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更是下節課“除法估算”和後面“筆算除法”教學的基礎,因此這一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數和整百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彙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演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總之,從《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看,學生口算正確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數個別學生存在錯誤。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更關注的是在保證口算正確率的基礎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在本單元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能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整理統計的資料,並能對其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運用統計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

  引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再次經歷統計的過程,並在小組內製作出自己設計

  的例1主題圖統計圖,代表展示以後我提出:這個統計圖還可以怎樣畫?學生很快就想到了好可以橫著畫,自然的進入新課的教學。

  在教學橫向條形統計圖我重點讓學生認識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麼,學生由於已經認識了縱向條形統計圖,所以讀圖並不困難。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知道怎麼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4時計時法》

  1.營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新課程標準已經指出,學生的學習心理髮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知覺——思維、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後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後者,因此使多數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並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師生關係落實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間始終保持著一種朋友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例如:“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24小時記時法,行嗎?”“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是一位稱職的播音員嗎?”„„„老師寬鬆的語言和語氣,輕鬆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和良好行為的習慣的養成就這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

  2.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未來”、重在發展。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夠幫助與關心他們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後獲取成功。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努力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從欣賞每一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做起。學生做好事,有進步要鼓勵,學生做錯了,退步了,更應鼓勵,鼓勵其找出問題根源,重新邁進。我想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3.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改編教材備課,上課。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圖之一。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

  課一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得學生更深地瞭解普通記時法,併為後面更好地區分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作了鋪墊,接著安排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電視節目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現實場景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探索認知階段,我首先出示敲響新年鐘聲,時針指著12,說明了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來臨。並切合鐘面的演示,時針轉了2圈,引導學生感知一天中有24個小時,能更直觀地認識24時記時法。另外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24時記時法的實際用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數學廣角》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集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運用集合的數學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儘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統計表中的名單換成本班學生名單,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計算出第二小組的人數,然後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衝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後,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並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

  在學生認識了韋恩圖以後,我非常關注學生根據韋恩圖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最後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