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方法

  經營管理決策是決策中的一個門類。它是指企業管理者為了實現企業某一發展目標,在掌握了充分的市場資訊基礎上,選擇行動方案,並付諸實施的過程。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按決策的影響範圍和重要程度不同

  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

  戰略決策是指對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遠景做出的決策,是關係到企業發展的全域性性、長遠性、方向性的重大決策。如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經營方針、新產品開發等決策。

  戰略決策由企業最高層領導做出。它具有影響時間長、涉及範圍廣、作用程度深刻的特點,是戰術決策的依據和中心目標。它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企業發展前景。

  戰術決策是指企業為保證戰略決策的實現而對區域性的經營管理業務工作做出的決策。如企業原材料和機器裝置的採購,生產、銷售的計劃、商品的進貨來源、人員的調配等屬此類決策。戰術決策一般由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做出的。戰術決策要為戰略決策服務。

  按決策的主體不同

  分為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

  個人決策是由企業領導者憑藉個人的智慧、經驗及所掌握的資訊進行的決策。決策速度快、效率高是其特點,適用於常規事務及緊迫性問題的決策。個人決策的最大缺點是帶有主觀性和片面性,因此,對全域性性重大問題則不宜採用。

  集體決策是指由會議機構和上下相結合的決策。會議機構決策是通過董事會、經理擴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權力機構集體成員共同做出的決策。上下相結合決策則是領導機構與下屬相關機構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形成的決策。集體決策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集團智慧,集思廣益,決策慎重,從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有效性;缺點是決策過程較複雜,耗費時間較多。 它適宜於制定長遠規劃、 全域性性的決策。

  按決策總是是否重複

  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

  程式化決策,是指決策的問題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已經有了處理的經驗、程式、規則,可以按常規辦法來解決。故程式化決策也稱為“常規決策”。例如,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如果處理?商店銷售過期的食品如何解決?就屬程式化決策。

  非程式化決策是指決策的問題是不常出現的,沒有固定的模式、經驗去解決,要靠決策者做出新的判斷來解決。非程式化決策也叫非常規決策。如企業開闢新的銷售市場、商品流通渠調整,選擇新的促銷方式等屬於非常規決策。

  按決策問題所處條件不同

  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非確定型決策

  1.確定型決策

  它是指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備選方案在確知的客觀條件下,每個方案只有一種結果,比較其結果優劣作出最優選擇的決策。確定型決策是一種肯定狀態下的決策。決策者對被決策問題的條件、性質、後果都有充分了解,各個備選的方案只能有一種結果。這類決策的關鍵在於選擇肯定狀態下的最佳方案。

  2.風險型決策

  它是指這樣一類的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都有幾種不同結果可以知道,其發生的概率也可測算,在這樣條件下的決策,就是風險型決策。例如某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提出兩個備選方案: 一個方案是擴大老產品的銷售;另一個方案是開發新產品。不論哪一種方案都會遇到市場需求高、市場需求一般和市場需求低幾種不同可能性,它們發生的概率都可測算,若遇到市場需求低,企業就要虧損。因而在上述條件下決策,帶有一定的風險性,故稱為風險型決策。風險型決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影響預測目標的各種市場因素是複雜多變的,因而每個方案的執行結果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決策中, 不論選擇哪種方案, 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3.未確定型決策

  它是指這樣一類的決策,在決策過程中提出各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有幾種不同的結果可以知道,但每一結果發生的概率無法知道。在這樣條件下,決策就是未確定型的決策。它與風險型決策的區別在於:風險型決策中,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及其發生概率都知道,未確定型決策只知道每一方案產生的幾種可能結果,但發生的概率並不知道。這類決策是由於人們對市場需求的幾種可能客觀狀態出現的隨機性規律認識不足,就增大了決策的不確定性程度。

  經營管理決策的構成要素

  1.決策主體

  是指參與決策的領導者、參謀者及決策的執行者。決策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團——決策機構。決策主體是決策系統的靈魂和核心,決策能否成功,取決於決策主體的素質。

  2.決策客體

  這是指決策物件和決策環境。決策物件,是指決策主體能趨勢影響和控制的客體事物。 如一個企業,某項業務的經營目標、經營規劃、某項產品研究開發等。決策環境則指制約決策物件按照一定規律發展變化的條件。決策物件與決策環境的特點、性質決定著決策活動的內容及其複雜程度。

  3.決策理論與方法

  決策離不開決策的理論與方法。決策理論與方法的功能在於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運用於決策過程,從整體上提高經營管理決策活動的科學性,減少和避免決策結果的偏差與失誤。比如,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式,採用適宜的決策方法,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4.決策資訊

  資訊是經營管理決策的前提和基礎。要保證經營管理決策的正確性,擁有大量、豐富的市場資訊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決策主體只有掌握充分的準確的市場資訊才有可能做出正確決策。

  5.決策結果

  決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正確的決策結果。沒有決策結果的決策不算是決策。任何決策都要得到決策結果,所以,決策結果是決策的構成要素。

  企業經營決策程式

  ①找出問題,確定目標。即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問題,找出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據此確定決策目標。決策目標可分為必達目標和爭取要達到的目標。根據決策實踐,決策目標的確立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目標;二是要保持各專案標的一致性,相互配合和銜接;三是目標要儘可能明確、具體,力求數量化,以便衡量;四是要明確規範好決策目標的約束條件。只有綜合、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②擬訂被選方案。即根據決策目標要求,尋求和擬定實現目標的多種方案。擬訂方案時必須注意:一是儘可能多的提出各種不同方案,以供分析、比較和選擇;二是擬定方案是一個創新過程,既要實事求是、講求科學,又要勇於突破常規、敢於和善於創新;三是要精心設計,在技術上、經濟上有較詳細的論證,考慮到每個方案的積極效果和不良影響,摸清潛在的問題。

  ③評價和選擇方案,做出決策判斷。即從被選方案中選出一個比較滿意的方案。在方案的評價和選擇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確定評價標準,凡是能定量化的都要規定出定量標準;難於定量化的,要儘可能選出詳細的定性說明;如果利用評分法作為綜合評價,就要規定出評分標準和檔次等。二是要審查方案的可靠性,即審查所提供的資料、資料是否有科學依據,是否齊全和準確。三是要注意方案之間的可比性和差異性,把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對其差異著重比較與分析。四是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比較,考慮到方案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和潛在問題,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決斷。

  ④方案的實施與追蹤。方案一經選定,就要組織實施,落實責任到人。在執行過程中,要了解實施狀況,採取措施或調整方案,以達到預期決策目標。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