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優秀的學習習慣

  習慣,就是“長時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2]顯而易見,習慣的養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長期形成的;二是一旦形成,則不易改變。

  教育家葉聖陶強調:“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

  

  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專心“聽”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這是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別人在說的時候,眼睛東張西望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身子東動西動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小手玩東西肯定不是專心聽講;而別人講的時候注意在聽的小朋友,眼睛是望著一個方向的,手腳是不亂動的,而且會邊聽邊思考,有時候手託著腮幫子,有時候歪著腦袋,意見相同時可以輕輕頭點,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時,馬上舉手站起來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2、敢於“說”的習慣。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既可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不要語無倫次。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或回答的不完整,老師應多鼓勵學生,表揚他敢於“說”的勇敢的精神,不要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說對說錯都沒關係,關鍵是要說。

  3、善於“思”的習慣。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望,善於啟發學生大膽提問,敢於質疑問難,並逐步形成習慣。

  4、認真“寫”的習慣。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人。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

  5、正確“讀”的習慣。學習語文重在積累,閱讀是最有效的鞏固方式。

  習慣養成有三個階段:一是他動階段,在這一階段習慣養成主體處於被動,周圍的人如父母、老師得主動對他們採取強制措施並及時作好有力的監督;二是自覺階段,這一階段最容易放棄,所以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個體必須堅持目標行為,繼續強化。只要堅持下去,就能進入第三階段,即自動化階段,即習慣成自然,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也能表現出目標行為。在學生習慣養成的他動階段及自覺階段一定要起好督促者的作用,這時的“勤、苦”是為了今後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