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突然發病怎麼辦_癲癇有什麼急救措施

  癲癇病俗稱“羊羔風”,羊角風,通常都是沒有預兆,突然發作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癲癇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癲癇的發病過程

  1、當有患者癲癇發作時,首先旁人必須要保持鎮靜,不可胡亂處理,首先要在癲癇發作的第一時間內扶住患者,不要讓患者摔倒受傷,並且將患者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讓患者平臥,接著解開患者的衣領、腰帶等,儘可能保持患者呼吸通暢。

  2、癲癇患者開始發作的時候,一般會發現舌頭咬傷,所以旁人需要做的是將壓舌板或者是皮帶纏上紗布後塞入患者上下牙之間,如患者牙齒是緊閉的情況下則不可強行塞入。還有就是患者口吐白沫的時候,旁人必須要將患者的頭部移往另一側,以便於嘔吐物的流出,避免導致吸入性肺炎。

  3、癲癇患者在陣攣期時,往往會發現抽搐不止,這時旁人一定不要限制其發作,否則非常有可能導致患者韌帶斷裂等;發癲癇怎麼辦?同時也要避免刺激患者,非常多人認為患者在發作的時候,按人中或者是用針刺能夠刺激患者從而減短髮作時間,其實這是錯誤的辦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因而旁人必須要明白認識。

  4、待陣攣期過去後,患者會進入一段昏睡期,這個期間的護理並沒有什麼要求,只要給患者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其安然入睡即可,不可喚醒患者,以此避免導致癲癇的再次發作,值得關注的是,患者如果無法恢復意識的話,就非常可能是癲癇一直狀態,這時就必然第一時間送往醫院就診。

  癲癇的急救措施

  1、 立即上前扶住病人,儘量讓其慢慢倒下,以免跌傷。

  2、 趁病人嘴脣未緊閉之前,迅速將手絹、紗布等捲成卷,墊在病人的上下齒之間,預防牙關緊閉時咬傷舌部3、 解開病人的衣領和褲帶,使其呼吸通暢。為防止病人吐出的唾液或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室息,救助者或家人應始終守護在病人身旁,隨時擦去病人的吐出物。

  4、 抽搐病人不可用力按壓肢體,以免骨折。

  5、 持續發作狀態要給予吸氧,抽搐後呼吸未能及時恢復應作人工呼吸。或及時送醫院搶救。

  6、 對於已經倒地並且面部著地者,應使之翻過身,以免呼吸道阻塞,此時若病人已牙關緊閉,不要強行撬開,否則會造成病人牙齒鬆動脫落。

  7、 移開患著身旁的硬物,協助患者側臥,以利於口涎的流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8、 發作時不要強行喂水或強行按壓肢體,應刺激或點壓人中、合谷、足三裡、湧泉等穴位。

  9、 患者在發病期不可強行喂藥。

  10、用軟墊子保護頭部,避免患者的頭部受傷。

  11、不要干擾患者,使患者保持心理平靜。

  引起癲癇發病的原因

  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某些藥物如抗精神病藥,心境穩定劑,鎮靜催眠藥,中樞神經興奮藥;疾病因素如感冒,發燒;飲食因素如飽餐或飢餓、一次性大量飲水、喝濃茶、咖啡、食用含大量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等;情緒波動如精神緊張、悲觀失望、驚嚇、情感衝動、過度興奮等;感官刺激如視覺刺鐳射、聽覺刺激巨響、前庭刺激、嗅覺刺激、味覺刺激、觸覺或本體刺激等,均可成為誘發因素。

  心理因素與大腦關係:神經系統是實現人體內部完整性及其與外部環境統一的重要機構,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大腦是神經系統的高階中樞,所以人的心理活動是腦的機能,是人腦對於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要通過大腦的活動來實現。俗語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可以說,腦筋和心理的關聯是極其密切的。

  “鬱”是誘發癇症的重要因素:祖國醫學在診斷治療癇症上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歷代醫學家多認為本病是各種因素導致“髒氣不平”、“痰涎壅塞”所致。金元時期更具體地把本病發病定為痰邪為患。至此,痰邪作崇的說法盛行於世,並一直影響著當今臨床。

  “痰”可以理解為本病的一種病機,它是發病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產物,而誘發本病的重要因素在於“鬱”,“鬱”可直接影響大腦的各種功能活動,以及人體的情緒變化,這種變化長期作用於大腦,可導致肝氣鬱滯,肝鬱日久,橫克脾土,土不勝溼則水溼停聚而成飲或痰。生成痰飲這種病理產物,痰濁為患,竄走經路,蒙閉心竅,則是造成癇症發作的重要病機。

  造成“鬱”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如強烈的情感活動、精神刺激、受驚恐、計算、奕棋。有時甚至想到某種特殊誘因或看到與誘發因素相當的某些事物,都可以引起癲癇發作。

  12、救助者要和患者呆在一起,直到患者完全康復,避免再次發生意外。

  溫馨提示:癲癇病人應避免在發作時有危險的工作,不要開車、游泳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