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弱視治療的注意事項介紹

  弱視的危害是患兒不僅視力低下,而且沒有完善的雙眼視覺功能和精確的立體視覺,因此,會大大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弱視治療的注意事項

  孩子出生時因為眼球較小,前後徑較短,所以多呈遠視狀態,視力較差。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逐漸延長,而眼調節力也逐漸加強,使遠方物體的影像逐漸前移至視網膜上,視力也因此逐漸提高。

  但部分嬰幼兒因為遠視度數較高,或遠視散光度數較高,或混合性散光既有遠視又有近視等原因,視細胞得不到足夠的光刺激,因此不能很好的發育。此時,即使完全矯正了遠視度數,視力也不會正常,這就是弱視。

  弱視的危害是患兒不僅視力低下,而且沒有完善的雙眼視覺功能和精確的立體視覺,因此,會大大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據統計,我國兒童弱視的發病率大約為3—3.8%。

  研究表明,人視覺發育的敏感期是自出生到10歲左右,因此,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弱視十分重要,其最佳治療時間為3—4歲。

  弱視治療首先是擴瞳下以便查出真正的屈光度數的驗光配鏡,使遠處物體清晰成像於視網膜,視力就會逐漸提高,因此弱視就能治癒。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應督促患兒堅持戴眼鏡,並定期擴瞳複驗,更改眼鏡度數。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後患兒視力就會逐漸提高。此外,多作描圖和紅線穿針孔等精細活動,可縮短弱視治癒的時間。

  兒童弱視病因

  1.遺傳因素是高度近視的主要發病原因。我國高度近視眼的發生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即父母雙方均為高度近視者,子女100%為高度近視;父母一方為高度近視者,子女50%為高度近視;但也有的表現不完全。

  2.環境因素如長期看近也是引起近視的一個原因,但在高度近視的病因中不起主要作用。

  專家在研究中發現,在有遺傳近視家族史的100例兒童中,67%是在10歲以前發病的。專家從診治的上千份病歷統計中觀察到:兒童在5—10歲發生近視、散光的,他們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多有近視、弱視、散光等眼病。

  孩子弱視的種類

  一、斜視性弱視

  發生在單眼,患兒有斜視或曾有過斜視,常見於四歲以下發病的單眼恆定性斜視患者,其由於大腦皮質主動抑制斜眼的視覺衝動,長期抑制形成弱視,視覺抑制和弱視只是量的差別,一般為斜眼注射時可以解除抑制,而弱視則為持續性視力減退。斜視發生的年齡越早,產生的抑制越快,弱視的程度越深。

  二、屈光參差性弱視

  因兩眼不同視,兩眼視網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較高的一眼黃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雙眼單視,從而產生被動性抑制,兩眼屈光相併3.00D以上者,屈光度較高常形成弱視和斜視。以至被動性和主動性抑制同時存在。弱視的深度不一定與屈光參差的度數有關,但與注視性質有關,旁中央注視者弱視程度較深,這類弱視的性質和斜視性弱視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臨床上有時也不易區分弱視是原發於屈光參差,還是繼發於斜視,此型如能早期發現,及時配戴眼鏡,可以預防。

  三、屈光不正性弱視

  多為雙眼性,發生在高度近視、近視及散光而未戴矯正眼鏡的兒童或成年人,多數近視在6.00D以上,遠視在5.00D以上,散光≥2.00D或兼有散光者。雙眼視力相等或相似,並無雙眼物像融合機能障礙,故不引起黃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時配戴適當眼鏡,視力可逐漸提高。

  四、廢用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

  在嬰兒期,由於上瞼下垂,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或因眼瞼手術後遮蓋時間太長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進入眼球,妨礙或阻斷黃斑接受形覺刺激,因而產生了弱視,故又稱遮斷視覺刺激性弱視。

  五、先天性弱視或器質性弱視

  由於出生時黃斑出血,導致錐細胞排列不規則,在嬰兒出生後雙眼形成以前發生,因而預後不好。有些雖然視網膜及中樞神經系統不能查出明顯的病變,目前仍認為屬器質性病變,因現有檢查方法不能發現,此型為恆定性弱視,治療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