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理氣的中藥有哪些

  人一發生氣滯就會非常難受,疏通理氣的方法有很多,吃藥也是一種方法,理氣藥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證候,那麼理氣的中藥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理氣的中藥,希望能幫到你。

  有哪些中藥

  1、橘皮

  橘皮,又稱為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橘皮***陳皮***藥材分“陳皮”和“廣陳皮”,有理氣調中,燥溼化痰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或溼濁中阻所致胸悶、納呆、便溏,但陰津虧損,內有實熱者慎用。

  橘皮10克、生薑適量共泡茶飲服,可用於脘脹、噁心、嘔逆;用秋梨一隻,加橘皮、冰糖少許同熬成的橘皮梨子飲可潤肺止咳,尤適於秋季肺燥咳嗽者食用。氣虛及陰虛燥咳患者不宜。吐血證慎服。

  2、枳實

  枳實,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乾燥幼果。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臟器下垂。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枳實。虛而久病,不可誤服。大損真元,非邪實者,不可誤用。

  3、木香

  木香,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本品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行氣止痛,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理氣疏肝,用於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

  4、香附

  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乾燥根莖,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辛、微苦、微甘、平,入肝脾三焦經,功用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理氣調中。主治肝鬱氣滯脅痛、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月經不調、經閉經痛、乳房脹痛、氣滯腹痛、寒疝腹痛。

  有益的食療

  1、二花理氣茶

  原料:月季花9克***幹品***、玫瑰花9克***幹品***,紅茶3克。

  製法:上3味制粗末,用沸水沖泡10分鐘,不拘時溫飲,每日1劑,連服數日。

  功效:理氣解鬱。

  2、沙蔘佛手粥

  原料:沙蔘、山藥、蓮子、佛手各20克,糖適量,粳米50克。

  製法:先將山藥切成小片,與蓮子、沙蔘一起泡透後,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氣養陰、理氣健脾、清心安神。

  3、枸杞黃精燉白鴿

  原料:枸杞子50克,黃精50克,白鴿1只,細鹽、料酒、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白鴿活殺,去毛,去內臟,洗淨,與枸杞子、黃精共置沙鍋中,旺火煮開,撇去浮沫,改文火煨60分鐘,加料酒、精鹽、味精,再煮片刻,起鍋,趁熱吃鴿肉,喝湯。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適用於性冷淡等肝腎不足症狀者。

  注意事項

  1、細嚼慢嚥

  吃飯時應細嚼慢嚥,不要張開嘴巴咀嚼或邊吃邊說話,邊吃飯邊喝湯,它們均容易造成消化問題帶來脹氣。

  2、嚼米湯

  米湯及大麥粥對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穀子或大麥***,煮沸10分鐘。蓋上鍋蓋再慢燉50分鐘。過濾,冷卻後,一天喝數次。

  3、喝醋

  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時先喝一杯檸檬水,它也有治療及清血的作用。

  4、塗抹薄荷油

  脹氣難消時,可以使用薄荷油塗抹胃部周圍,可有效緩解脹氣問題。

  5、遠離錯誤搭配食物

  食物搭配不良會帶來消化問題,例如蛋白質與澱粉就不是好搭檔,蔬菜與水果也是不佳的組合,牛奶不宜與三餐同時用,糖不要與蛋白質或澱粉合用。

  6、吃飽後不要馬上坐著

  吃飽後可以散步或站一會兒,不要馬上趴著休息或是坐著,尤其是趴著容易壓迫到胃部,造成消化不良、胃脹氣甚至胃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