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疹的治療方法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那麼有什麼呢?小編給您找來了以下的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典型麻疹表現:

  ***1***潛伏期約10日***6~18天***。曾經接觸過麻疹患兒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

  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

  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

  ③麻疹黏膜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黏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黏膜並蔓延至脣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

  ④偶見面板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

  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但體溫稍有下降。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嘔吐、腹瀉等。

  ***3***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面板正常,出疹順序也有特點: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面板水腫,面部水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淤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溼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減退。面板顏色發暗。疹退後,面板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小兒麻疹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面板、黏膜清潔,口腔應保持溼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複幾次。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密切觀察病情,出現合併症立即看醫生。

  2.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

  3.中藥治療。

  小兒麻疹預防:

  1.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預防麻疹發病;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症狀、體徵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2.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併症。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應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1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所以4~6歲或11~12歲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3.控制傳染源

  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

  4.切斷傳染途徑

  病人衣物應在陽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流行季節中做好宣傳工作,易感兒儘量少去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