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學習方法

  方法是人們達到預期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或途徑,而學習方法就是人們在學習中獲取知識和技能而採用的手段和途徑。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第一、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是人們欲求獲得的成果或將要達到的標準,它是行動的指南。合理的目標能夠誘發人的動機,規定行為方向。學習目標有近期和遠期之分,人們確立遠期目標的過程也就是理想的形成過程。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根據黨和國家的要求,把成為“四有”新人作為自己遠期目標確立後,就要通過學期、學年等近期學習目標來實現。同學們在制定目標時要從實際出發確定目標的期望值,目標要高低適度,同時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適當調節。

  第二、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很多同學在制定學習計劃時,熱血沸騰,但一遇挫折,便銳氣大減,“激流勇退”。要知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的。對自我的監督與修正,需要意志的力量作為保障。“自勝者強”,“唯志堅者始遂其志”。同學們應在實踐中發展自己的耐力和控制力,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排除各種干擾,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三、合理運籌時間。偉大的科學家告誡我們: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大學與中學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大量增加,時間的利用對大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學習就是和時間賽跑,誰能駕馭時間,誰就贏得了學習的主動權,誰就能奔向成功的彼岸。要有效地利用時間,必須科學地運籌時間。每天干什麼,每個月或每年要達到什麼目標都要科學地統籌、合理地安排。

  第四、勞逸結合。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有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

  我們發現有些大學生,他們有良好的學習願望和刻苦的學習精神,從早到晚不停地看書做作業,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長期這樣甚至可能釀成疾病,這就是不注意勞逸結合的結果。

  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的原則

  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慧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絡、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儘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搏和精研的辯證關係,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係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

  5.“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因此,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創造最佳學習方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以提高學習效率為標準。掌握學習方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學有所獲。究竟哪種學習方法是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要看它是否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其二、要因人而異。有的方法適合於別人,並非適合自己,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都可能不一樣。所以每一個同學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目標、任務、興趣、愛好等***來選擇適宜自己的方法。

 

1.2016-2017泰晤士全球大學排名

2.寫給即將考試的孩子的一封信

3.我的月考收穫和反思

4.2017年高考復讀改革

5.寫給十七歲兒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