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的最好治療方法

  面癱,即面神經麻痺,又被稱為歪嘴巴、歪歪嘴等。面癱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面部疾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

  一:

  地倉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頰車穴

  人體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治療面癱一般向地倉穴透刺。

  印堂穴

  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陽白穴

  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一般 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祕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訊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

  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併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於鼻子中部即鼻長二分之一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陽白穴,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攢竹穴治眼瞼***目閏***動。

  迎香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壓此穴可止牙痛,還有通便功能。

  承漿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當頦脣溝的正中凹陷處。

  顴髎穴

  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瞤動,目赤,目黃,齒痛,及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  翳風穴

  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治面癱時可向下頜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  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二:

  1、參芪烏雞湯

  備黨蔘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隻撤除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 、祛痰糾中醫 彩信偏,適宜規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利用。

  2、 防風粥

  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參加藥汁,煮 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實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辛酸等。

  3、 薑糖蘇葉飲

  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滾水浸泡5—10分鐘。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實用 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

  4、 川芎白芷水燉魚頭

  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 晚食魚喝湯。本方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實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5、 大棗粥

  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效補氣養血,實用於氣病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 力者。

  6、 參枸蓮蓉湯

  白人蔘,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藥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 2枚,煎湯取藥汁服,口服2—3次。本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效用。

  7、 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插進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參加薄荷粉,調勺,再連續煉於不粘 手時,即本錢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效用,對付忽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乾微渴等症有用。

  8、生地蠍子湯

  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只、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此中全蠍為治風 要藥和知名的蟲豸食物,與各藥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得當中期和規復期病人尤其是向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妊婦慎用。

  三:

  1、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貝爾面癱常用的方法,可阻止組織變性,防止面肌抽搐,降低連帶運動的發生,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一般認為輕度麻痺治癒率與給藥與否關係不大,而中度以上麻痺則用藥能使治癒時間縮短,提高治癒率。神經的Wallerian變性在麻痺症狀出現後2周完成,故應在神經變性前早期給藥,否則預後不良。

  2、抗病毒藥物:較多醫生認為貝爾面癱是因面神經受病毒感染導致神經腫脹,由於面神經管內壓力增高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缺血,導致面癱症狀。因此用抗病毒藥物,藥物對多種RNA和DNA 病毒有抑制作用,能阻礙病毒的複製,從而抑制病毒合成,顯示抗病毒效力。如利巴韋林每日100 ~200 ml,靜脈點滴,共5~7 日;無環鳥苷每次200 mg,口服,每日5 次,共5~7 日,或400 mg溶於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內靜脈滴注,每日1 次,共5~7 日;還有病毒唑、干擾素及中藥板藍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