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佝僂病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小兒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各位媽媽們一定要提高注意,要通過吃什麼才能補回來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小兒佝僂病的食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小兒佝僂病的食療方法

  1、蝦皮豆腐

  主治:小兒佝僂病,出牙、行走等發育均遲於正常兒。

  材料:蝦皮20克,豆腐50克,鹽少許。

  製作:蝦皮洗淨,豆腐沸水燙過撈出切小塊。蝦皮入鍋,加水半碗煮沸,再將豆腐塊入鍋,共煮沸10分鐘即可。吃豆腐喝湯,吃時放少許鹽和麻油調味。佐餐或單獨服食,1天1劑,可連服數天。

  2、蛋殼粥

  主治:小兒佝僂病等,壯骨力、補五臟。

  材料:雞蛋殼30-50克,各10克,白糖少許。

  製作:將雞蛋殼洗淨,研成極細粉末;梗米、谷芽、麥芽淘洗淨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熬煮,粥將熟時放入蛋殼粉、白糖適量,再煮3-5分鐘即可。每日分2-3次服。

  3、清燉二骨湯

  主治:小兒軟骨病,出齒不齊,發育緩慢,頭顱畸形,補虛益腎,補充鈣質。

  材料:豬骨頭250克,烏魚骨250克,鹽少許。

  4、羊骨粥:

  主治:本膳不但“以形取形”,而且“以物類形”,因羊脛強而善行。故本膳具有補腎、強腰、健骨的作用。適宜五遲之症,尤宜站立行走遲緩、骨軟乏力的患兒常服。

  材料:羊骨一付,陳皮6克,良姜6克,草果2個,生薑30克,鹽適量,粳米***或小米***50克。

  製作:將羊骨捶碎,放鍋內加水熬煮,放入佐料,慢火熬成汁,濾出澄清,用此汁煮粥食之,亦可作羹湯食之。常服有效。羊骨熬煮應用文火緩燉,時間宜長,超過2小時以上。汁成後應過濾,以去油膜。也可先用高壓鍋煮壓20分鐘,再用砂鍋慢熬。

  佝僂病的病因

  1.維生素D攝入不足

  動物性食品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海水魚如鯡魚沙丁魚,動物肝臟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D2的良好來源。從雞蛋、牛肉、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可獲得少量的維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幼兒對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陽,同時補充魚肝油。

  2.鈣含量過低或鈣磷比例不當

  食物中鈣含量不足以及鈣、磷比例不當均可影響鈣、磷的吸收。人乳中鈣、磷含量雖低,但比例***2∶1***適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鈣、磷含量較高,但鈣磷比例***1.2∶1***不當,鈣的吸收率較低。

  3.鈣的需要量增多

  早產兒因生長速度快和體內儲鈣不足而易患佝僂病;嬰兒生長髮育快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僂病;2歲後因生長速度減慢且戶外活動增多,佝僂病的發病率逐漸減少。

  4.疾病和藥物影響

  肝、腎疾病及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兒膽汁鬱積、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難治性腹瀉等疾病均可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而患佝僂病。長期使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等藥物,可加速維生素D的分解和代謝而引起佝僂病。

  5.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面板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汙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面板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於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使機體合成維生素D3的重要途徑。

  佝僂病症狀

  1、新生的嬰兒表現為四肢明顯短小,頭比正常的要大、前額明顯突出。

  2、有的是有比較明顯的行為異常,比如睡覺總是不安,容易哭,經常出汗,由於過多的出汗,頭部會比較癢,嬰兒會用頭蹭枕頭,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枕禿現象。

  3、隨著病情的發展和小孩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胸部骨頭異常,中間部分會向外凸出,或者向內凹。

  4、等到1歲過後小孩走路或者站立時,兩腿會有o型腿的情況

  5、小孩因為鈣的缺乏會出現張牙比較晚。

  6、面部表情冷漠,表情少,說話晚,對外界刺激反應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