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呼嚕的原因及治療有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看到孩子夜間打呼嚕就認為孩子睡得香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為什麼小孩會打呼嚕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小孩打呼嚕的原因

  1、睡眠姿勢不佳

  譬如寶寶仰睡,舌頭根部因重力關係向後倒,呼吸通道受到部分阻塞,氣流進出鼻腔、口咽和喉嚨時,附近黏膜或肌肉產生振動發出鼾聲。先讓孩子睡姿舒適,對於打鼾的寶寶可嘗試著將頭側著睡,或趴著睡***即一邊臉貼床面,但勿遮口鼻***的姿勢,這樣舌頭不至過度後垂阻擋呼吸通道。

  2、遺傳

  父母如果頜骨異常,呼吸道狹窄,通常子女也如此,這樣在睡眠過程中呼吸會受到阻礙。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一般無法解決。但家長不必擔心,這種情況下孩子睡覺打鼾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3、肥胖

  體胖的寶寶咽部的軟肉構造較肥厚,睡覺時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現鼾聲,嚴重時甚至會有呼吸暫停的現象。肥胖的寶寶要想辦法把體重減下來,讓口咽部的軟肉消瘦些,呼吸管徑通暢,這樣呼吸就會較以前變的順暢了。

  4、呼吸道炎症

  上呼吸道發炎、慢性鼻竇炎會使孩子鼻黏膜充血水腫以及扁桃體增殖體異常肥大,鼻咽部通氣受阻,睡眠時不能經鼻呼吸,因此出現隨呼吸發出的鼾聲。這種情況屬於病理性原因,家長應及時帶孩子看醫生。待病症治癒後,小孩睡覺打鼾的次數會慢慢減少以至消失。

  5、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就是位於鼻孔最後端,有些寶寶的腺樣體會隨著年紀慢慢增生,肥大的腺體堵住了鼻咽部,就會出現打呼嚕的現象。小孩進入青春期後,絕大部分腺樣體都會消失,這時睡覺打鼾的現象就自然會消失了。

  6、鼻道狹窄

  寶寶的咽腔較短,鼻道狹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腫脹就易阻塞。半歲之內的小寶寶時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嚨有痰音,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隨著寶寶慢慢長大了,鼻腔發育會逐漸完善,鼻道狹窄的情況會慢慢消失,孩子睡覺時就不會再打鼾了。

  小孩打呼嚕的治療

  1.外科治療

  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是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所致兒童OSAS的首選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約25%~50%的患兒扁桃體切除術後通氣恢復正常,其餘仍存在部分的低通氣及鼾聲。行扁桃體及腺樣體手術後患兒的學習成績會提高,多動症狀改善。

  2.藥物治療

  抗炎藥物成為治療OSAS和防止併發症形成的新思路。

  文獻報告鼻內吸入糖皮質激素使用6周後,與安慰劑組相比,患兒呼吸紊亂指數及最低血氧飽和度明顯改善,使用鼻用激素6周可以縮小腺樣體體積,且效果維持至少8周,進一步肯定了鼻用激素在治療輕度兒童OSAS中的作用。

  除了鼻用激素,另有文獻報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2~10歲輕中度OSAS患兒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經過應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12周後複查患兒阻塞性呼吸暫停指數明顯降低,其中65.2%的患兒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下降>50%,症狀明顯好轉,複查x線片腺樣體體積也明顯縮小,故提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作為輕中度OSAS的新型、無創的治療方法。

  其他藥物包括碳酸酐酶抑制藥***如乙醯唑胺***、雌激素***如甲羥孕酮***、抗抑鬱***如普羅替林***、茶鹼類藥物等,但目前尚未取得確切統一的臨床效果。

  3.無創通氣治療

  無創通氣***non-invasiveventilation,NIV***包括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和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在當患兒伴有顱面、頸部畸形,以及上呼吸道畸形等情況時,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不能完全解決呼吸道梗阻的問題。而在某些病例,外科手術可能無法實施甚至是禁忌的。在這種情況下,無創通氣尤為有用。雖然CPAP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但是在幼兒和殘疾兒童中治療依從性較差。

  兒童OSAS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減少併發症的機率,降低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傷意義重大。除上述3種治療外,其他一般治療還包括:採取側臥位入睡;避免服用鎮靜藥物等;肥胖兒童應減肥,減肥可使咽部的橫截面積增加,從而有效地減少夜間呼吸暫停和減輕低氧血癥發生率。

  扁桃體和腺樣體對於兒童尤其是3~5歲兒童的區域性免疫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反對所有輕度OSAS兒童均行手術治療,儘管其中絕大多數是由於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導致氣道堵塞。在上氣道炎症出現時,兒童的黏膜及淋巴組織易發生水腫,加重氣道的堵塞,很多是一過性的。個別兒童會反覆發作,但隨著年齡增長,腺樣體組織會逐漸縮小,發生上呼吸道阻塞的機會越來越少,免疫功能將進一步提高,發作會減少,甚至不發作。故建議輕度OSAS兒童可先行藥物治療,症狀沒有明顯改善者再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