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顫的治療方法

  眼球震顫是一種不自主、有節律性、往返擺動的眼球運動。那麼有什麼呢?下面小編帶您去看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眼球震顫的治療:

  1、對因治療

  如能查出病因,應積極治療。

  2、戴鏡矯正

  如有屈光不正者,應儘量矯正;有弱視者應努力提高視力。

  3、配戴三稜鏡

  可配戴底向外的三稜鏡,使輻輳加強,減輕眼震。

  4、手術治療

  對先天性眼球震顫,可酌情手術,目的在於矯正代償性頭位、轉變眼位、減輕眼球震顫、提高視力。手術原則是,將慢相側兩眼外肌後退,減弱其張力,使之與快相側眼外肌平衡,將眼位從偏心注視位轉到正前方位注視。

  5、針刺治療

  1攘針:選頭部督脈、膀胱經、膽經穴位分佈區,使用滾針,每日1次,每次從前至後滾動100~200遍,同時在背部督脈及膀胱經穴位分佈區施以杵針,每日1次,每次30min。

  2耳針:選耳穴肝、心、腎、脾、眼、阿是穴,採用王不留行子壓穴,膠布固定,每日用手按壓4~6次,保留7d。

  3鍼灸:選睛明、瞳子髂、合谷、足三裡、太沖等針刺,另加肝俞、。腎俞、脾俞、胃俞、心俞、申脈、照海,採用太乙鍼灸,隔日1次。

  6、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耳部、腦部病變,或風熱邪毒攻腦所致,治之主張審因論治。證屬肝熱夾風者,治宜清肝瀉熱、祛風散邪,方宗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柴胡、黃芩、梔子、龍膽草、車前子、木通、劑芥、防風、生甘草等;證屬肝腎陰虛、陽亢化風者,治宜滋養肝腎、平肝息風,方宗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用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川生膝、益母草、茯苓、女貞子、旱蓮草等;證屬先天不足、脾腎虧虛者,治宜補脾益腎,方宗人蔘養營湯加減,藥用黨蔘、茯苓、白朮、熟地、當歸、白芍、遠志、懷生膝、菟絲子等。

  溫馨提示:眼球是身上最“嬌氣”的部位,平時做眼部按摩,大家都會小心翼翼地避開它。其實,只要用對了方法和力道,按摩眼球對護眼是大有裨益的。用手輕輕按壓眼球也被稱為“摩目”,是眼科醫生經常使用的一種保健手法,不僅能增強睫狀肌的調節功能,還能減少青少年近視的發生,緩解中老年人視疲勞,並延緩眼部衰老。

  仔細清洗雙手,雙目輕閉,眼球呈下視狀態。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置於上眼皮上端,指背貼著上緣眶,食、中指交替按壓眼球上邊緣。也可用手掌的下端,即近關節處,以上眶緣作支撐,輕壓於眼球角膜的上緣上端,並由外向內側作旋轉揉壓。不管哪種方法其力度都應為手指有壓陷感,但又不能讓眼球有脹痛和冒“金花”的感覺。摩目一般建議在上午10—11點,下午4—5點進行最好,因為此時眼睛最為疲勞,每次時間最好不要少於8分鐘,摩目完再向遠處眺望一小會,效果會更佳。

  眼球震顫的預防方法:

  1、鼓勵學生解釋他們視覺方面的需求;但是應該避免過於頻繁地不恰當地關注此事。

  2、允許他們把書本和物體置於離眼睛很近的地方,允許他們傾斜頭部或者採取其它的可以增強視力的姿勢。

  3、提供給孩子他們自己的書物和工作表,並且它們不需要共享。

  4、不斷擴大材料將時常有所幫組,當然好的內容效果會更好。

  5、牆上的展板等應該置於與眼睛平齊的位置,並且孩子可以站得很近地觀看。

  6、詢問孩子他喜歡坐在哪裡。他們通常選擇在面對黑板並且靠前的位置,他們是不適合坐在兩旁位置的。在活動過程中應該提供給他們靠近的位置這是確定無疑的。

  7、儲備視覺教具,這樣學生可以容易地獲取並在他們覺得有用的時候使用它們。

  8、允許使用有色眼鏡,帽子、杯子或遮光眼罩來降低閃耀的效果。

  9、當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大聲地讀出來;或對圖表進行描述。

  10、預防感染,控制炎症,止血、止痛。

  11、由角膜緣或睫狀體平坦部切口者,術後靜臥1~2日,檢查眼前部及眼底,如前房已形成,或眼底無異常,即可下床活動。

  12、經視網膜切口的手術,則靜臥4~10日證明無視網膜脫離時,方可下床活動並開放健眼。

  13、同時進入白內障手術或玻璃體切除手術者,則同時按這些手術的術後常規處理。

  14、術後注意觀察玻璃體出血、前房積血、玻璃體機化物形成、視網膜脫離等常見的併發症的發生,如有發生則按各病常規處理。

  15、經視網膜切口滴出異物的病人,術後6月內不能做較重的體力勞動,避免震動和劇烈的活動。

  溫馨提示:嬰幼兒時期有雙眼視力障礙的病變如白內障、角膜白斑等,使黃斑不能固視,易引起眼源性眼球震顫,因此宜早期治療,提高視力,以免導致眼球震顫。對前庭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眼球震顫,應作病因治療。先天性眼球震顫病因不明,如有代償頭位宜及早給予三稜鏡或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