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在我國的發病率比較高,患者年齡大多4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且多因體力勞動所引起。那麼你知道肩周炎要怎麼治療才好嗎?你想看看有哪些肩周炎的治療方法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肩周炎的治療方法。

  肩周炎的治療方法

  1、姜蔥泥治肩周炎

  用老生薑、蔥頭各250~400克,搗爛如泥,用文火***即小火***炒熱後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熱***以能忍受為度***敷在疼痛處,再用毛巾或布條包緊。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熱繼續敷。一劑藥可用3~~4個晚上。

  2、熱鹽熨燙治肩周炎

  用大鹽粒500克,炒熱,裝布口袋捆結實***不要讓鹽粒掉出***,放在肩部慰燙。此法以治新病為佳,舊病亦有效。

  3、搖扇防治肩周炎

  搖扇子是一種需要手指、腕和區域性關節肌肉協調配合的上肢運動。在天熱的時候經常搖扇,正是對上肢關節肌肉的鍛鍊,可以促進肌肉的血液迴圈,增強肌肉力量和各關節協調配合的靈活性。在夏天,老年人常因風扇、空調猛吹感受風寒引起肩周炎,而搖扇可以遠離風扇、空調,並使肩關節得到鍛鍊。其他季節也可模仿搖扇動作進行鍛鍊。

  4、拉毛巾治肩周炎

  拿一條長毛巾,兩隻手各拽一頭,分別放在身後,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像搓澡一樣先上下拉動,再橫向拉動,反覆進行,每次15分鐘。剛開始可能活動受到一些限制,應循序漸進,動作由小到大並由慢到快,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只要持之以恆,肩周炎的症狀就會得到控制和改善。

  引起肩周炎的原因

  1、年齡因素

  肩周炎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且女性居多。部分經激素替代治療而痊癒的肩周炎病例。肩周炎與蛋白多糖成分改變有關。蛋白多糖的變化可繼發引起骨贅生長和關節周圍的無菌性驗證,造成韌帶、肌腱變性、粘連、鈣化而產生疼痛和功能障礙。而蛋白多糖的組成成分改變和代謝變化在50歲左右最明顯 。

  2、風寒溼侵襲

  由於肩部的特殊位置,睡眠時很難做到始終保暖良好。從而反覆感受“風寒”之邪,引起區域性組織的血液迴圈障礙和組織代謝異常,致使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和組織粘連,最終導致肩部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 。所以中醫學中又將肩周炎稱之為凍結肩。

  3、解剖學因素

  肩關節結構複雜且功能靈活,在活動中非常容易損傷。特別是存在於肩前部的喙肱間隙 ,當肱骨內旋時喙肱間隙縮小,間隙內軟組織受壓,如持續時間過久,即可出現缺血性改變,引起周圍組織無菌性炎性,導致疼痛和繼發的保護性肌痙攣,並引起惡性迴圈,最終使區域性軟組織變性、壞死。以上病因在睡眠側臥是最易發生。另外,崗上肌幾乎呈90°附著於肱骨大結節近端,在上臂外展和上舉動作時產生巨大的摩擦力,久之則可引起慢性損傷,繼發炎症反應。

  4、肩部活動減少

  隨著年齡增大,肩關節活動逐漸減少,造成區域性代謝障礙,使關節囊、肩袖肌腱、肱二頭肌肌腱及喙肱韌帶發生退變,組織液滲出及細胞浸潤,最終造成組織細胞變性引發肩周炎。

  5、肩部急慢性損傷

  排球和體操運動、廚師、教師、司機和計算機操作人員,由於反覆進行或長時間維持上臂的外展、上舉和內旋等動作而發生肩部組織的勞損。在以上人群中肩周炎的發病率較多。另外當肩關節發生急性損傷後,如早期治療不當也可誘發肩周炎。尤其是上肢骨折內固定後肩關節的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肩關節粘連的不在少數。

  6、其他病因引起

  頸椎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炎、膽囊炎、上臂創傷、偏癱、長期靜脈輸液和肩周圍手術等可引起肩關節活動減少,造成關節囊攣縮與粘連而形成關節僵硬,也會誘發肩周炎。由於早期肩周炎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更加劇組織的病理改變,使肩周炎向更深層次發展。

  肩周炎患者的日常鍛鍊方法

  1.“仰泳”法:

  兩條胳膊像仰泳一樣輪換向後划動***為保持平衡可倒退著走***,每天1~2次。剛開始可能肩膀會比較痛,因此可將每次運動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後再慢慢增加。

  2.垂手畫圈法:

  雙腳直立,雙手下垂,找一箇中心點,進行畫圈運動,正畫40次,反畫40次,兩臂各畫一遍,每天1次。

  3.溫熱法:

  每天在家用熱毛巾,在患側敷上20分鐘,敷後疼痛就能減輕。如果疼痛非常厲害,可以熱敷20分鐘後,再冷敷20分鐘,交替進行。

  4.扒牆法:

  在牆上高處劃上白橫線,每天早晨在室外,面對牆壁,腳不動,腿伸直,雙手十指向上扒。目標是扒到牆上畫的白線,每天增高一點。開始扒時雖然很困難,但如能咬牙堅持下來,一定收益頗豐。要是能出身汗,感覺就更好了。

  5.棒推法:

  找一根50釐米左右的棒子,雙手將棒子平舉,用好的一側手向外推動患側手,每天向外推動幾釐米就行,反覆堅持,直到患側可做外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