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腦供血不足的原因

  腦供血不足患者出現眩暈的情況在正常不過了。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某些動脈血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通過的血流量減少,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最後導致頭暈的出現。

  2、對於一些比較肥胖的老人來說,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也可發生及供血不足頭暈症狀的出現。

  3、腦供血不足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

  4、由於頸椎的曲度改變,或者骨質增生,刺激椎動脈,導致椎動脈內的血流速度改變,引起腦基底動脈血供不足,導致頭暈出現。

  5、由於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面麻、舌麻、脣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入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

  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腦供血不足的患者往往出現語言障礙、精神性障礙、記憶減退、頭昏、頭疼、失眠、多睡、乏力等症、甚至面癱、偏癱。上述症狀以發作時間短,反覆發作,可自行緩解等特點。頭部CT、MRI和神經體徵檢查卻無明顯異常。

  腦供血不足怎麼辦

  首先,應加強鍛鍊身體,運動是增強全身血液迴圈、改善腦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

  其次,可採用中醫治療,中醫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而採用不同的中藥進行調理,以人蔘、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葛根、杜仲、續斷、菟絲子、肉蓯蓉等為主要成分。具有滋陰補血、活血通絡,補腎添精,養腦通絡的功效。可收到滿意療效。

  另外,服用脈通銀杏葉片、養血清腦顆粒等藥,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如果仍不能使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得到改善,一定找專科醫生進行調治。

  改善腦供血不足的方法

  1、松針:採集嫩松葉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將松葉陰乾,每次用10克泡開水代茶飲。堅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發現,松葉含類黃酮,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2、鮮青椒:鮮青椒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鮮辣椒的人很少患腦血栓病和冠心病。

  3、吃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鉀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香蕉可潤腸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腦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腦動脈硬化、降血壓、預防腦中風。

  腦供血不足的中醫治療

  腦供血不足概念

  腦供血不足主要指缺血性腦供血不足,是由於腦動脈的主幹和分支動脈粥樣硬化,小血管的瀰漫性病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閉塞,血流減少、緩慢、中斷,又無側枝迴圈代償供血,從而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軟化,產生相應的神經系統症候群。

  病因病機:病位在腦之脈絡,腦絡分為氣絡和脈絡,氣落彙集真元之氣主司精神、意識、思維、運動等,腦之脈絡佈散於腦髓中、逐層細分的網路分支,輸布執行血液對腦發揮榮養作用,腦的供養以脈絡功能完善,血液執行通暢,氣血調和,津血互換,營養代謝正常為基礎。

  病因病機

  ***一***絡氣鬱滯;腦之脈絡病變的形成是由氣到血、由功能到器質性病變的慢性過程,絡氣鬱滯是起因,精神壓力、飲食結構,心理應激是主要的危險因素;營衛交匯失司,氣機升降出入失常,滋生痰濁、瘀血、熱毒等繼發危險因素。

  ***二***脈絡瘀阻: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所傷、勞逸過度等致病因素均可導致絡氣鬱滯或虛滯,進而導致營衛氣血生化失常,釀生痰濁、瘀血,長期作用於機體,形成病理迴圈鏈,引起缺血損傷。

  ***三***脈絡絀急:正常的脈絡舒縮有賴於營衛功能正常,營衛失調,衛氣司開闔失常,脈絡失於弛張而拘急攣縮,進一步導致脈絡瘀塞,感受外洩、情志過激、過勞均可引起脈絡收引,痙攣狀態,甚至閉塞,加重缺血。

  ***四***脈絡瘀塞,損傷:造成氣血滲灌及濡養代謝障礙,腦神失養;導致津血互換功能障礙;毒損腦絡,腦絡損傷;

  ***五***氣血虧虛,絡虛不榮:由於氣血陰陽不足,脈絡失養及臟腑組織失於濡養滲灌的病理改變,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的基本環節,腦之脈絡氣、血、陰、陽的損傷,可使腦失於濡養而出現各種症狀。

  辨證論治

  1、肝火上衝、腦絡失和:頭暈、眩暈、耳鳴、頭脹痛、失眠多夢、易怒、面頰紅赤,舌紅,脈弦。

  治則:清肝瀉火、通脈活絡。

  方藥:天麻9 鉤藤15***後下*** 桑寄生15 梔子10 黃芩10 石決明15 夜交藤15 懷牛膝15 生牡蠣30***先煎*** 杜仲15 白芍12 益母草15

  2、痰濁阻絡、清陽不展:頭暈頭重、眩暈,肢體麻木,口苦口乾、,形體肥胖,腹脹痞滿,大便乾結,舌紅苔黃或燥,脈弦數有力。

  治則:祛痰通絡、升清降濁。

  方藥:半夏10 白朮15 天麻10 菖蒲10 遠志10 陳皮10 茯苓15 竹茹15 枳實10 甘草6

  3、氣虛血瘀、痺阻脈絡:頭昏乏力,肢體麻木,心悸氣短,手足腫脹,面色淡白,舌質淡暗,苔白,脈細澀或細緩。

  治則:益氣活血通絡

  方藥:黃芪30 赤芍15 當歸12 川芎12 桃仁9 紅花9 全蠍3 水蛭6 地龍10 枳殼10 懷牛膝10

  桂枝10

  4、陰虛陽亢、脈絡瘀滯:頭暈、目眩、耳鳴、口乾,頭重腳輕,步履不穩,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舌質紅、幹、少苔,脈弦細。

  治則:滋陰潛陽、通絡行瘀。

  方藥:枸杞10 菊花10 生地黃15 女貞子10***先煎*** 旱蓮草10 山茱萸10 白芍15 丹蔘15 懷牛膝15 龜板20***醋制*** 生龍牡各20 雞血藤15

  5、腎精虧虛、腦絡失榮:頭暈、頭空痛,耳鳴視物模糊,腰膝痠軟,夜尿頻多,下肢萎軟乏力,舌質紅,脈沉細無力。

  治則:補腎填精、養血榮腦。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