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形成的兩個條件是什麼

  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流的單位是安培***A***。那麼你知道嗎?小編在此整理了電流形成的兩個條件,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電流形成的兩個條件

  電荷

  電荷是物質、原子或電子等所帶的電的量。單位是庫侖***記號為C***簡稱庫。 常將“帶電粒子”稱為電荷,但電荷本身並非“粒子”,只是我們常將它想像成粒子以方便描述。因此帶電量多者我們稱之為具有較多電荷,而電量的多寡決定了力場***庫侖力***的大小。此外,根據電場作用力的方向性,電荷可分為正電荷與負電荷,電子則帶有負電。根據庫侖定律,帶有同種電荷的物體之間會互相排斥,帶有異種電荷的物體之間會互相吸引。排斥或吸引的力與電荷的乘積成正比。

  庫侖定律***Coulomb's law***,法國物理學家庫侖***Coulomb,Charles-Augustin de,1736年-1806年***於1785年發現,並後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一條物理學定律。庫侖定律是電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定量規律,它使電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學史中的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它指出,在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電量乘積成正比,作用力的方向沿連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在粒子物理學中,許多粒子都帶有電荷。電荷在粒子物理學中是一個相加性量子數,電荷守恆定律也適用於粒子,反應前粒子的電荷之和等於反應後粒子的電荷之和,這對於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都是嚴格成立的。

  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不論是正電荷***陽離子,半導體中的空穴***還是負電荷***陰離子,電子***。導電的是金屬或者半導體器件的話原子是不會發生化學變化的,因為失去了的電子還會從別的地方補回來。 但是如果導電的是離子,那麼離子在電極處是會電離成原子而附著在電極上的,發生化學變化。

  正電荷也會移動的,最容易想象的就是陽離子,在導電溶液中移動。規定正電荷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是因為方便,如計算的時候你把負電荷代入計算就得到負值,可知電流方向是與負電荷移動方向是反向的。

  電壓

  電壓,也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需要指出的是,“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電壓的國際單位是伏特***V***。1伏特等於對每1庫侖的電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電池提供電壓,這點沒有疑問。在電源電壓之下,導體內產生電場,電荷在電場的作用下移動,形成電流。但是電流要持續,那麼電池必須提供電子,否則導線內的電子都跑光了!但是導線中的電子又跑到哪裡去了呢?毫無疑問跑到電源去了。所以電子從電源跑出來又跑回到電源去,電路斷開後導線不帶電,可見導線的電子沒加沒減,那麼電池的電子也必然沒多沒少。所以電池不提供電子不消耗電子。電池只提供電壓。

  電流的安培定則

  又稱右手螺線管定則

  奧斯特的發現轟動了整個歐洲,對法國學術界的震動尤大,法國物理學家阿拉果在瑞士聽到了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訊息,十分敏銳地感到這一成果的重要性,隨即於1820年9月初從瑞士趕回法國。9月11日即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奧斯特的這一最新發現,他詳細地向科學院的同事們描述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阿拉果的報告,在法國科學家中引起了很大反響。

  當時,以科學上極為敏感、最能接受他人成果而著稱的安培***A.M.Ampere,1775-1836***對此作出了異乎尋常的反應,他於第二天就重複了奧斯特的實驗,並加以發展,在一週內於9月18日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第一篇論文,闡述了他重複做的電流對磁針的實驗,並提出了圓形電流產生磁性的可能性。安培在這個實驗中發現磁針轉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係服從右手定則,即是後人稱它為“安培右手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