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初養的四大誤區

 有人在初初養殖的時候,知道的種植技術不多,會存在著養殖的誤區,你知道都有哪些誤區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蘭花初養的誤區,希望對你有幫助。

 蘭花初養誤區

  一、不要用大盆種小株

  用太大盆子的壞處在於盆大盆內植料就多,水灑少了外溼內不溼,根吃不到水。水灑多了外幹內不幹,植料就容易腐敗,根部也跟著壞。您以為植料裝得多則養份多,錯了!

  二、不要超量用肥

  肥料能促進蘭株成長、壯大、開花、但不要以為肥料灑上去就能按您的意思發生效果。肥料效用的發揮是要配合其他條件,也要適量使用。總之,您用肥料以淡為宜,否則請有經驗的人指導。初學者用肥過量以致肥傷而死的很多。

  三、不要愛澆水

  初學者都愛花成長心切,看到花就想澆水,怕水不夠蘭花吃,我知道這是愛心,但錯了,它只需要適度的水,有時候它也需要乾燥一陣子。如果您認為給水夠,但株葉有脫水現象就是:1. 根部壞了。2. 受風過度***風乾***,也就是空氣中溼度不足。初學者水傷致死的很多

  四、不要種的得太深

  將花種得太深也是初學者通病,以為把株頭埋進植料裡,他才能吸收養份。***也有種不穩而種深點,以便株身站得住***,這都錯了,蘭株的頭部都應露在盆面,以免悶爛以及新芽溼爛。初種盆蘭株站不穩應以繩字或支柱固定之。蘭花愛好者由於愛蘭心切所所以在培養時經常犯錯誤,青州花卉提醒愛蘭要注意以下幾點:

  蘭花蟲害防治

  1.蘭介殼蟲 俗稱蘭蝨,是危害蘭草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蟲害之一。這種介殼蟲外披土褐色扁平圓形蠟殼,徑寬約0.1釐米,形如跳蚤狀,吸附在葉片兩面或葉鞘內外。蟲體利用絲狀口器吸吮葉內養液。刮除蟲體後,葉面上即呈淡黃色痕跡,如群生密集度大,受害部分漸成黃色,生長勢衰弱,嚴重者日趨萎縮而至死亡。

  防治法 簡單法則,可用棕刷或較軟牙刷順著葉筋,縱向輕輕刪除***如用力過重,葉片上劃有刷痕,或甚至折裂葉片***。亦可用指甲輕輕將蟲體刮除。或用藥棉蘸硫酸尼古丁稀釋液,或石硫合劑,揩抹葉片。但葉束中心幾片組織較嫩,揩抹時,一手的二個指頭以輕重適度捏住基部,另一手的二個指頭捏住沾有藥液的棉花夾在葉片兩面,順勢往上抹去,必須細心操作,否則,心葉常被拉出或拉斷。除上述用藥液殺除外,加強日常養蘭場所通風透光,避免周圍環境過溼。

  2.螞蟻 蘭根為肉質根,蓄積一定水分,性微甜,周圍土質極疏,為此常招引蟻類在盆泥中築巢,使得土壤疏鬆,影響根系吸收。

  防治法 按我國古時養蘭,以淺缽盛水,把鼎足蘭盆座放其中***不能浸沒底孔***,以防蟻類侵人。如已發現盆內築有蟻巢,應立即翻盆換土,或用香甜油膩之物放在盆際周圍,將蟻引誘出來,逐步捕殺。也可把蘭盆浸人水中,讓水分從底孔滲人驅趕和淹死螞蟻。另可在盆架上灑放些DDT粉,防止蟻類侵人蘭盆內。

  3.蚊蠅類 養蘭場所比較陰溼,容易滋生蚊蠅,既妨礙工作人員安心操作,蠅屎又汙染葉面,很不雅觀。更因蚊蠅之類容易帶來各種病菌,引起傳染和其他病害。

  防治法 清除周圍雜草、垃圾等物、填沒鄰近低窪、積水潭等,或把不必要積水容器倒置起來,減少其繁殖場所。在澆水缸中飼養游魚,保持容水不生幼蟲。經常用藥劑對周圍環境進行消毒。

  4.蚯蚓 蘭臺周圍的環境陰溼,容易繁生蚯蚓。尤當多雨季節,蚯蚓往往爬上蘭臺,鑽入鬆軟盆土中蠕動攝食養料,使盆面泥層鬆亂,又蚓糞累累,既不利蘭根生長,又礙

  觀瞻。發現這些情況,可用細鉛絲或竹籤等刺入糞土中,觸誘出蚯蚓,逐一捉除或捕殺。另可把蘭盆浸沒水中片刻,驅趕出,-一捕除。為了杜絕此患,在蘭臺柱架周圍經常噴灑六六六粉,觸殺或驅除掉。

  5.紅蜘蛛 這種蟲的形體細小,呈硃紅色,常密集叢聚在葉片二二面,吮吸葉中汁液或表皮組織。受害後,輕則造成葉面組織粗糙或斑駁狀;重則葉肉乾枯,漸漸死亡。

  防治法 用藥棉沾溼稀釋樂果或魚藤精液,逐步揩抹除去。

  6.毛蟲 系蝶蛾類的幼蟲,種類較多。常寄宿在蘭臺周圍的樹木上齧食樹葉,受風吹飄搖落及蘭臺附近,再爬上蘭臺盆蘭中,侵害蘭葉、花蕾等。

  防治法 定時對周圍樹木噴射除蟲藥液,或直接捕捉後殺除。

  蘭花病毒疾病

  蘭花病毒病是影響蘭花栽培的頭號殺手,蘭花愛好者們無不談病毒而色變。蘭花病毒病又是無處不在。它不但侵染栽培的蘭花品種,而且也會侵染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野生蘭花。蘭花一旦受到病毒感染,其欣賞及栽培價值就會迅速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對中國蘭花病毒病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病毒***Virus***是一種專性寄生物,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其大小―般約在10―30μm,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見不到。病毒沒有細胞壁和細胞核的結構,呈纖維狀、桿狀等。在一般情況廠,有些病毒可以自植株體內提取成結晶。在電子顯微鏡下,病毒結晶中有排列極為整齊而緊密的病毒顆粒。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寄生於中國蘭花植株上的病毒所含核酸絕大多數為核糖核酸***RNA***。病毒的核酸包被在―層蛋白質的外殼內。病毒侵染細胞時,僅核酸進入植株細胞內,而蛋白質的外殼則遺留在體外。故有侵染力的只是核蛋白部分,其致病性也主要決定於其核酸部分。―種病毒有的可以具兩種不同形態。形態不同的顆粒可能具有不同的遺傳分工。只有當不同形態的顆粒共同進入寄主時,才能表現出該病毒的全部侵染力、致病性及其它遺傳特性。

  蘭花的病毒具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其增殖方式不同於細胞生物的繁殖。它不是在寄生細胞內吸取養分形成的大病毒,然後分裂為小病毒,而是採用核糖核酸***RNA***照樣複製的方式。寄主細胞在病毒核酸的支配下,在細胞中合成與病毒的核蛋白相同的物質而形成新的病毒。病毒的危害性大致也在於改變寄生細胞的代謝途徑,破壞了正常的生理程式。在蘭花體內,病毒似乎破壞了細胞內的葉綠體,而使細胞失綠,造成細胞的養分的同化障礙,使葉片組織黃化或壞死。究竟是病毒顆粒直接作用細胞抑或是其病毒釋放的毒素影響,就必須作進一步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