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有什麼症狀月經不調的常見症狀

  月經不調在婦科疾病中是最常見的,當女性出現月經推遲或是提前的現象時則表明月經不調出現了。那麼月經不調具體有哪些症狀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月經不調的常見症狀

  1、痛經

  痛經是指在月經前後或者月經期間出現的小腹或腰部疼痛。同時伴隨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手冷、腳冷的情況,嚴重還會出現虛脫和昏厥。

  2、經血顏色

  正常的血是呈現暗紅色的,並且血中混雜著脫落下來的子宮內膜小碎片、宮頸粘液、陰道上皮細胞。如果經期時經血呈現稀薄如水,並且僅有點粉紅色或發黑發紫,則是不正常的。而經血完全是凝血塊,也不正常,建議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早就醫。

  3、經期提前

  一般月經提前是指月經週期縮短,短於21天,並且連續兩週以上。通常表現為卵泡期短,僅7~8天或黃體期短於10天。

  4、不正常的出血

  一般女性在生理期來臨時以及分娩階段的出血,都是屬於正常的出血,除了這些情況以外的都屬於不正常的陰道出血。

  5、月經期***也稱行經期***

  女性的月經週期一般為2~5天。並且第一天表現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後逐漸減少,直到經血乾淨為止。如果是在經血乾淨一戶,過1-2天又來一點,俗稱“經血回頭”,這也不是病,而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經血長達10~20天,月經淋漓不盡,或者極短的情況都是屬於不正常的。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

  1、經早

  治法:清熱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土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配穴:實熱證者,加太沖或行間;虛熱證者,加太溪;氣虛證者,加足三裡、脾俞;月經過多者,加隱白;腰骶疼痛者,加腎俞、次。

  操作:關元、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血海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氣虛者針後加灸或者用溫鍼灸。

  方義: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熱和血,調理衝任。關元屬任脈穴,為調理衝任的要穴。血海清瀉血分之熱。三陰交調理肝脾腎,為調經之要穴。

  2、經亂

  治法:疏肝益腎,調理衝任。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三陰交、肝俞。

  配穴:肝鬱者,加期門、太沖;腎虛者,加腎俞、太溪;胸脅脹痛者,加膻中、內關。

  操作:肝俞用毫針瀉法,其餘主穴用補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關元補腎培元,通調衝任。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之作用。

  3、經遲

  治法:溫經散寒,和血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

  配穴:寒實證者,加子宮;虛寒證者,加命門、腰陽關。

  操作:氣海、三陰交用毫針補法,可用灸法。歸來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溫鍼灸。

  方義:氣海可益氣溫陽,溫灸更可溫經散寒。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調補三陰而和血調經。歸來為足陽明經穴,可調理氣血而調經。

看過月經不調的常見症狀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