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習俗好看漂亮的圖片欣賞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秋社、咬秋、貼秋膘,立秋的習俗五花八門。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立秋習俗圖片,歡迎欣賞立秋文字圖片。

  立秋習俗圖片欣賞


  立秋文字圖片欣賞


  立秋的習俗介紹

  1、秋忙會

  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2、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3、摸秋

  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4、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5、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6、啃秋

  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7、吃“渣”

  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