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幼兒數學故事有哪些

  很多的媽媽都會想要教育寶寶學習數學,所以都會想講一些數學故事促使寶寶喜歡數學。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概率論起源

  更早些時候,法國有兩個大數學家,一個叫做巴斯卡爾,一個叫做費馬。

  巴斯卡爾認識兩個賭徒,這兩個賭徒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說,他倆下賭金之後,約定誰先贏滿5局,誰就獲得全部賭金。賭了半天, A贏了4局, B贏了3局,時間很晚了,他們都不想再賭下去了。那麼,這個錢應該怎麼分?

  是不是把錢分成7份,贏了4局的就拿4份,贏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為最早說的是滿5局,而誰也沒達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這兩種分法都不對。正確的答案是:贏了4局的拿這個錢的3/4,贏了3局的拿這個錢的1/4。

  為什麼呢?假定他們倆再賭一局,或者 A贏,或者 B贏。若是 A贏滿了5局,錢應該全歸他; A如果輸了,即 A、 B各贏4局,這個錢應該對半分。現在, A贏、輸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錢應該是1/2×1+1/2×1/2=3/4,當然, B就應該得1/4。

  通過這次討論,開始形成了概率論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數學期望。

  在上述問題中,數學期望是一個平均值,就是對將來不確定的錢今天應該怎麼算,這就要用 A贏輸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錢,再把它們加起來。

  概率論從此就發展起來,今天已經成為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

  八戒吃大餅

  豬八戒扛著釘耙邊走邊說:“猴哥跟老博士學了不少數學知識,他更神氣了,他看不起我,我也去找老博士學學數學,長點兒能耐!”

  豬八戒見到老博士倒地便拜,口中說:“師父在上,徒兒八戒這邊有禮了。”老博士伸手去攙扶豬八戒說:“請起,請起。”

  老博士問:“你想學什麼呢?”豬八戒一拱手說:“您肯收我這個徒弟了?人家都說我笨,我。”

  老博士說:“好,只要你肯學,我就收你這個徒弟!咱們邊散步邊談。”說著就帶著八戒溜溜達達向前面走去。

  前面是一個集市:日用百貨、蔬菜水果、大餅油條……樣樣都有。他們來到一個賣大餅的攤前,八戒一看到焦黃的香噴噴的剛烙得的大餅,就挪不動步了,饞得口水直流,就對老博士說:“徒兒肚子餓得受不了,師父您給徒兒買幾張大餅吃吧!”

  老博士說:“那要講個條件,先要算一道題,算對了才給吃。”豬八戒連忙點頭說:“行!只要給我吃就行。” 老博士說:“這個大餅攤一共100千克大餅他們已經賣出了3/10,把餘下的2/5賣給你。你算算,你能吃到多少千克大餅呀?”

  豬八戒一手揪著大耳朵說:“把2/5的大餅賣給我,那還不好算。先把一天做的100千克大餅分成5份,1份嘛是20千克,我拿其中的2份,那就是40千克唄。嘿!還真不少,夠我吃個半飽!”

  “他們都說我老豬不識數,那才叫胡說咧,只要一提吃的,我可從來不犯迷糊。”說完,伸手去拿大餅。老博士說:“別動!你算得不對!”

  豬八戒雙手一攤說:“我覺得沒算錯啊!”

  豬八戒嘿嘿地笑著說:“按我這樣算,我可以多吃點嘛!”老博士說:“你可真是在吃上不迷糊。”說著坐,在桌旁拿出一張紙來,寫了個算式:100×***1-3/10***×2/5=28***千克***

  老博士說:“你應該吃28千克餅才對。”

  豬八戒***嘴脣說:“真能吃上28千克餅也行啊!”老博士看他怪可憐的,就說:“你從這些切好的餅裡拿一塊吃吧!”

  賣大餅的把大餅切成了各式各樣的三角形,這些三角形的底都一樣長,高也一樣高。豬八戒看著這些餅說:“我特能吃,我得挑塊大點兒的。”

  老博士問:“你看哪塊餅最大?”豬八戒指著一塊斜邊最長的說:“這塊最大,你看這塊餅有多長!”

  賣大餅的笑著說:“這些餅雖然形狀不同,但是大小都是一樣的。不信,我給你稱一稱。”果然,賣大餅的用秤一稱,每塊餅都是500克重。

  豬八戒順手拿了一塊邊吃邊問老博士:“師父,這是什麼道理?”老博士說:“如果餅的薄厚均勻的話,哪塊餅的面積大,哪塊餅就重。”

  豬八戒點點頭說:“這點我明白。”老博士又說:“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這些餅的底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面積自然也相等。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一個國王經常以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裡的一個池塘問:“你們誰能說出池子裡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遠處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說:“我願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麼聰明,多麼靈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