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花的養殖方法及生長習性

  繅絲花是薔薇科薔薇屬開展灌木植物,其花朵秀美,十分別致,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適用於坡地和路邊叢植綠化,也用作藥蘺材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繅絲花的養殖方法吧!

  繅絲花的養殖方法

  1、光照:繅絲花喜歡溫暖並且陽光充足的環境,可以耐寒耐陰,所以在養殖繅絲花的時候,要給與充足的光照,並保持適宜的生長溫度。

  2、澆水:繅絲花在養護期間需要保證水分充足,但是要注意夏季乾旱的時候要給予充足的水分。在花期也要保證供水充足,才能開花繁茂豔麗。在雨季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不要有積水,以免使根莖腐爛。

  3、施肥:為了使繅絲花健康生長,需要保證充足的肥水。在舒適的生長期間,需要勤於施肥,每月可以施肥一次。氣溫較高並且較為乾旱的時候可以施一些薄肥,在冬季減少施肥,此外開過花後,可以追施一兩次速效肥。

  4、修剪:修剪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修剪過長枝、過密枝、枯枝、病枝還是殘花、多雨的花蕾都是十分必要的,修剪可以是繅絲花株型美觀,並利於通風透光,使植株生長髮育更好,減少一部分病蟲害發生的機會,並降低養分的消耗,更好的開花。

  繅絲花的生長習性

  繅絲花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等地,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環境,適應性強,較耐寒,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的沙壤土為好。

  繅絲花病蟲防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佈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白粉病

  葉片、葉柄、嫩梢及花蕾均可發病。成葉上生不規則白粉狀黴斑,病葉從葉尖或葉緣開始逐漸變褐,致全葉乾枯脫落。嫩葉染病,生褪綠蔓延,逐漸擴大,邊緣不明顯,嫩葉正背兩面產生白色粉斑,後覆滿全葉,葉片變為淡灰色或紫紅色。新葉皺縮畸形。葉柄、新梢染病後節間縮短,莖變細,有些病梢出現乾枯,病部也覆滿白粉。花蕾染病,花苞、花梗上覆滿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縮枯死,失去觀賞價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過密、施氮過多、通風不良、陽光不足,易發病。

  防治方法:選用抗白粉病的品種。冬季修剪時,注意剪去病枝、病芽。發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可減少發病。發病初期,噴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如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可改噴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早春萌芽前噴波美2-3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40-50倍液,殺死越冬病菌。

  黑斑病

  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託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炭疽病

  病斑產生在葉緣,半圓形,病斑邊緣深褐色,中間褐色至淺褐色,後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點。病菌在病落葉上越冬。溫暖、潮溼條件下,孢子萌發侵害葉片。株叢過密、溼氣滯留時間長,易發病。炭疽病多零星發生,可以在防治黑斑病及葉斑病時得到兼治。秋末冬初及時清園,收集病落葉集中燒燬。加強養護,適當修剪,疏除過密枝條,使通風透光良好。必要時噴施20%龍克菌***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78%科博***波.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達科寧***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鮮胺***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25%炭特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金龜子

  主要為害根、葉、花蕾等部位,嚴重影響花產量和質量。燈光誘殺、楊柳誘殺、振盪捕殺等。為害嚴重時,可噴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效果都較好,但絕不能在花期噴施。

  葉鏽病

  鏽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週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