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胃下垂

  胃下垂可能有的人知道是指什麼,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它對患者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注意。那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是什麼引起胃下垂的

  1、先天性原因

  無力型體形者,身體瘦弱、胸廓狹小、面板蒼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營養不良,第十肋遊離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併發其他內臟下垂。

  2、後天性原因

  慢性消耗病合併存在或在大病初癒之後;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併發症。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腹肌鬆弛或腹內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悶氣、心界下移等,均是引起胃下垂的原因。

  3、其它原因

  同時,胃下垂的原因還有:由於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鬆馳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婦女產後,腹壓突然下降,或瘦長體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臥床少動的人,容易患此病。

  胃下垂的辨證分型有哪些

  胃下垂的辨證分型可歸納為二型。

  1、脾虛氣陷

  面色萎黃,不思飲食,食後脘腹脹悶,曖氣不舒,睏乏無力,形體瘦削,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象緩弱。夾有痰飲,則水走腸間,漉漉有聲;夕口為虛寒,隱痛綿綿,喜溫喜按,泛吐清涎;女口挾瘀血,舌質略紫,可見瘀斑瘀點;如兼肝鬱,脘悶脅脹,噯氣嘔逆。

  2、胃陰不足

  面色略紅,胃脘或脹或痛,胃中灼熱,口燥咽乾,煩渴思飲,飢不欲食,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紅少津,或有裂紋,無苔,脈細數或細澀;兼有瘀血,舌質紫紅,舌下靜脈顯露,不欲飲水;兼氣滯,脘腹墮脹,氣虛,乏力神疲。

  胃下垂如何治療

  首先是效果最快的西醫治療療法,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對症下藥,按照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病情嚴重,病史較長的患者可以分為幾個療程進行治療,或者進行靜脈注射,控制病情的發展。然後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醫生給與相應的建議進行胃的恢復治療,從而徹底根治胃下垂病症。

  中醫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進行鍼灸,找準穴位,進行按壓,施灸,從而舒緩為胃下垂的壓力,緩解胃的痛苦,再繼續治療已達到徹底根治胃下垂的目的。但是中醫治療療程要長,見效要慢。對於胃下垂嚴重的患者最好建議還是先進行西醫治療方法,緩解病情後,再進行中醫理療。中醫治療副作用小,還可以調節身體的各項機能活動,對於年齡比較大或者身體本身比較虛弱的患者中醫理療是個不錯的選擇。

  胃下垂還需要平時飲食上的治療,由於疾病的困擾,胃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過多攝入食物或者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胃下垂的復發。吃飯時要細嚼慢嚥忌狼吞虎嚥,保證在胃的承受範圍內,還應該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防止復發。患有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防止疾病的擴散引起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