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火安全知識資料

  高校歷來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防火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的防火重點單位,不論是哪一型別、性質的高校,都存在較大的火災危險性。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校園為什麼易發生火災

  高校除學生、教職員工外,還有大量的人員進入校園內從業、經商,因而形成了高校人員群體的層次差異。有的人員防火意識、防火能力較強,有的則較低,不注重校園的防火工作,加之人多工作面廣,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很難深入開展,違規違章行為時有發生,給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據統計,高校的火災中80%以上源於人為因素,而學生宿舍、工棚、各類暫住人員租住地等生活場所更是火災的多發區,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成為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之一。什麼是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舉例說明,如有人想看一看油箱裡是否有油,即劃火柴照明,結果引燃油箱中的汽油從而發生火災。根源在於此人習慣性想到火柴可以照明,而恰恰忽視了明火可導致易燃物著火。還有一名焊工焊接金屬空桶,卻發生了著火爆炸事故,原因在於他忽視了這隻空桶曾經盛裝過易燃易爆物品,正是桶內的殘留物品引起了火災。其它像躺在床上抽菸、亂扔菸頭、在火源附近堆放可燃物品、不分場所燃放煙花爆竹、穿化纖衣物進入防靜電場所等等,多帶有習慣性,且較為普遍。這種習慣性行為看似小事,卻往往是釀成重大火災事故的根源。

  有的學校歷史較長,現存較多磚木結構的老建築,很有校園文化和民族文化色彩,有的可稱為古蹟或是重點文物保護物件,但這些建築一般存有較大的火災隱患。風乾的木結構極易被電氣火源、生活火源點燃,且不易撲救。另外,老建築也易遭雷電等自然界外力侵害。

  總之,高校實驗室及實驗多,各類易燃易爆物品多,用火用電多,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老化的破舊建築物多,在建的建築工程多,人員密度高、集中而又相對分散,且習慣性違規違章行為時有發生,消防安全教育宣傳不夠深入和普及,安全管理時有疏漏,…… 等等這些均是火災的成因。

  二、高校火災的特點

  1、具有火災事故突發、起火原因複雜的特點。

  學校的內部單位點多面廣,裝置、物資儲存較為分散,生產、生活火源多,用電量大,可燃物特別是易燃物種類繁多,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不一 …… 造成起火,有人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作用,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火災。從時間上看,火災大都發生在節假日、工餘時間和晚間;從發生的部位上看,多發生在實驗室、倉庫、圖書館、學生宿舍及其他人員往來頻繁的公共場所等存在隱患的部位及生產、後勤部門及其出租場所,這些部位一旦發生火災,往往具有突發性。

  2、高層建築增多,給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高校因受擴招、大辦各類成人高等教育等教育產業化的驅動,及高校之間教學、科研的競爭,各個學校的建設規模都在不同程度上迅速擴大,校園的發展較快,校內高層建築增多,形成了火災難防、難救、人員難於疏散的新特點,有的高層建築還存在消防裝置落後、消防投資不足等弊端,這些都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3、火災容易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高校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裝置多,動植物標本、中外文圖書資料多,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慘重。精密、貴重的儀器裝置,往往是國家籌集資金購置的,發生火災損失後,很難立即補充,既有較大的有形資產損失,直接影響教學、科研與實驗的正常進行,更有無形資產損失。珍貴的標本、圖書資料是一個學校深厚文化積澱的重要標誌,須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和儲存,因火災造成損失,則不可復得。因而,這類火災損失極為慘重,影響極大。

  4、人員集中,疏散困難,火災往往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影響極大。

  高校人口密度大,集中居住的宿舍公寓多,宿舍公寓內違章生活用電、用火較多,吸菸現象普遍,因用電、用火不慎而發生火災後,火勢得不到控制能很快蔓延,火燒連營,在人員密度大、影響順利疏散逃生的情況下,難免會造成人身傷亡。高校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是各類資訊的集散地,一旦發生火災,會迅速傳遍社會,特別是出現人身傷亡,會造成極為嚴重的社會影響。

  三、校園常見的火災型別

  校園火災從發生的原因上可分為以下型別:

  1. 生活火災

  生活用火一般是指人們的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點蚊香、吸菸、燒荒、燃放煙花爆竹等,由生活用火造成的火災稱為生活火災。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發展,炊事、取暖用火的能源選擇日益廣泛,有燃氣、燃煤、燃油、燒柴、用電等多種形式。學生生活用火造成火災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在宿舍內違章亂設燃氣、燃油、電器火源;火源位置接近可燃物;亂拉電源線路,電線穿梭於可燃物中間;違反規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大功率照明裝置,用紙張、可燃布料做燈罩;躺在床上吸菸、亂扔菸頭;在室內燃放煙花爆竹;玩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