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來了如何應對海嘯來了應對方法

  海嘯是海邊城市不時出現的地質災害,海嘯威力巨大,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那麼一旦海嘯來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海嘯來了應對方法

  1、海嘯發生前

  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訊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並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通過氫氣球可以聽到次聲波的“隆、隆”聲。

  2、海嘯發生時

  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因為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 裡的船隻。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3、海嘯發生後

  如果沒有及時趕到高地,則應該儘量抓住能夠固定自己的東西。在浪頭襲來的時候,要屏住一口氣,儘量抓牢不要被海浪捲走,等海浪退去後,再向高處轉移。

  萬一不幸被海浪捲入海中,最需要的還是冷靜,要儘量放鬆,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海水的浮力較大,人一般都可以浮起來。在海上漂浮時,要儘量使自己的鼻子露在水面或者改用嘴呼吸。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後,要馬上向岸邊移動。此時,漂浮物是判斷海岸位置的最佳參照物:越密集代表離岸越近,越稀疏則代表離岸越遠。

  海嘯會先退潮的原因

  海嘯來襲前,海潮先退後漲。

  海嘯來襲之前,海潮為什麼先是突然退到離沙灘很遠的地方,一段時間之後海水才重新上漲?

  大多數情況下,出現海面下落的現象都是因為海嘯衝擊波的波谷先抵達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陸,海面勢必下降。同時,海嘯衝擊波不同於一般的海浪,其波長很大,因此波谷登陸後,要隔開相當一段時間,波峰才能抵達。

  另外,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個原因造成的:地震發生時,海底地面有一個大面積的抬升和下降。這時,地震區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隨之抬升和下降,然後就形成海嘯。

  地震會引發海嘯的原因

  海嘯是由海底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可引發幾米甚至高達30米的海浪,在沿海地帶會造成巨大破壞。在某些特定的海岸,原本威力很小的海嘯能沿著海灣產生幾英里長的巨大海浪。地震在前,海嘯在後。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這時候會掀起1米以上甚至幾十米不等的水牆,並且海嘯引起的海浪與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續時間長,若衝上陸地會對人類生命和財產照成嚴重威脅。

  能夠引發海嘯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

  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為每小時兩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隻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由於深度急劇變淺,波高驟增,可達20至30米,這種巨浪可帶來毀滅性災害。

看過海嘯來了應對方法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