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用藥知識

  你對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有哪些?

  一、兒童用藥安全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不論是藥品的使用

  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

  原則2:早預防、早治療。

  媽媽要成為孩子的第二個醫生,多瞭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針對性的對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小兒上火,是年輕父母經常忽視的常見疾病,它一般表現為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口舌長瘡或者愛哭鬧等症狀,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治療,殊不知兒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療,往往會引發扁桃體炎、咽炎、肺炎、感冒發燒等症狀。治療兒童上火,現在很多年輕媽媽都選擇三公仔小兒七星茶,就是專門針對兒童上火的中成藥,藥性安全溫和。有一百多年的使用歷史,孩子愛喝,是常見病兒童上火的不錯選擇。

  原則3:推薦使用兒童專用藥物。

  嬰幼兒臟器嬌嫩,發育不完全,適合使用藥性溫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藥物。如小兒上火了,可考慮使用三公仔小兒七星茶,專門針對兒童上火,可預防治療使用。

  二、兒童安全用藥小常識

  1、注射法應慎用:注射對小兒的刺激較大,次數多可造成臀肌攣縮***表現為走路歪斜等***,甚至注射不當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經損傷。

  2、注意藥袋標示:服用前檢查藥袋上的姓名、藥品總量、用法用量、臨床用途及注意事項、用藥指示、藥品的儲存方式等。

  3、一小時內的吐藥才需補服:小兒藥物起效很快,如果在1小時以內大量嘔吐,則再補服一劑;若超過1小時後嘔吐,不需補服。

  4、出現副作用後帶藥品迅速就醫:任何藥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藥後有任何不適,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藥品所引起,所以用藥後出現新的症狀,請隨時與醫生聯絡。萬一不慎誤服藥品或服藥過量,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應帶著藥品迅速就醫,可為患兒獲得正確診斷爭取寶貴的時間。

  5、不要挑戰兒童的好奇心:大人應避免在兒童面前服藥;在餵食兒童藥物時,避免哄騙小孩藥品是糖果,以免孩子對藥物產生好奇從而引起誤服。

  6、喂服兒童藥物要領:

  嬰兒以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採取少量、多次給予原則,避免嬰兒嗆到;幼兒給予選擇權,如讓其選擇服藥姿勢、場所、藥丸先後順序等,並鼓勵幼兒合作,服藥後給予糖果或飲料獎勵,同時也可起到去除藥味作用。

  嬰幼兒藥物使用的4項原則

  父母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最好以藥水為主,不但用量精確,寶寶也更易於接受。

  原則2: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雖然大部分嬰幼兒用藥對腸胃的傷害都很小,在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但具體的使用方法仍需經過醫師確認,才能保證收到最好的療效,同時將對寶寶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原則4:不自行服用藥物。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類似的症狀,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畢竟前後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非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比如寶寶高燒不退,已經影響到神智清醒,否則在送到醫院診斷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以免影響醫師的診斷。尤其是退燒藥,只能讓孩子暫時性退燒,並不會讓病痊癒,如果一直使用藥物反覆退燒,就很容易給孩子的肝腎增加負擔,建議不要經常使用,還是由醫師先確認病因,然後再對症用藥。

  TIPS:吃藥前5項檢查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

  ***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

  ***3***是否仍在保質期。

  ***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

  ***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