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商業詆譭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你對商業詆譭行為有多少了解?它是指經營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過捏造、散佈虛偽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惡意的詆譭、貶低,以削弱其市場競爭能力,併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商業詆譭行為的相關法律知識。

  禁止商業詆譭行為的原因

  ***1***、商業信譽對經營者至關重要,商業詆譭行為危害了市場競爭秩序。商業信譽直接關係到經營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尊嚴,據此形成對交易對方的吸引力,從而影響甚至決定了經營者的經營業績和財產收益。

  良好的商業信譽可以使經營者的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不好的商業信譽可以使經營者的門庭冷落,生意蕭條。而通過商業詆譭行為貶低他人的商業信譽,必定使他人的商業信譽受到損害,從而給他人造成經營上的利益損害。

  當事人通過貶低他人商業信譽的方式打擊競爭對手,必然損害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才對商業詆譭行為進行規範。

  ***2***、商業詆譭行為在當前的經濟生活中比較多見。在市場競爭中,一些經營者不是通過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產品質量進行正當競爭,而是通過捏造、散步虛假事實的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對這種行為不予以規制,會妨礙市場經濟的發展。

  相關閱讀:

  商業詆譭行為的表現形式

  現實生活中商業詆譭行為的表現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利用散發公開信、召開新聞釋出會、刊登對比性廣告、宣告性廣告等形式,製造、散佈貶損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虛假事實。

  例如,在前些年的“鄭州商戰”中,某國有大型商場不斷向鄭州及外地新聞單位和名優產品廠家寫信,聲稱鄭州某商業單位如何如何不講商業道德,希望這些單位或廠家不要再與該商業單位發生業務往來。這種捏造事實,中傷他人的行為,構成商業誹謗行為。

  又如,某日用化學品廠在電視臺釋出一則廣告,用對比的手法宣稱:用其他各種洗衣粉或洗滌劑30分鐘也洗不掉的汙斑,用了該廠生產的洗潔劑僅5分鐘就洗乾淨了。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屬於片面誇大並歪曲事實的比較性廣告,其行為已構成了對他人的洗滌產品商譽的侵害。

  ***2***在對外經營過程中,向業務客戶及消費者散佈虛假事實,以貶低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詆譭其商品或服務的質量聲譽。

  例如,在房地產經營業務中,購房者在購房時,大都到各處詢價比較,當一個購買者到甲房地產建設開發公司探知房子每平方米售價後,又來到乙房地產公司探詢,乙公司的售房員得知此情況後,竟對該顧客謊稱,甲公司的房子質量差,而且信譽不好,如果購買甲公司的房子肯定會有風險。類似這種為了競爭目的,編造、散佈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常有發生。

  ***3***利用商品的說明書,吹噓本產品質量上乘,貶低同業競爭對手生產銷售的同類產品。例如,1992年某省洗滌劑廠在其所出售的洗衣粉產品包裝說明上寫道:“普通洗衣粉、肥皂均含磷、含鋁,會誘發人體患老年痴呆症、組織學骨軟化、非缺鐵性貧血和助長肺病的發生等多種疾病”,並告誡人們以後再不要去買洗衣粉、洗潔淨、洗頭膏、香皂、肥皂等洗滌用品,還聲稱其生產的無磷、無毒洗衣粉無上述缺點,可放心使用。

  ***4***唆使他人在公眾中造謠並傳播、散佈競爭對手所售的商品質量有問題,使公眾對該商品失去信賴,以便自己的同類產品取而代之。

  ***5***組織人員,以顧客或者消費者的名義,向有關經濟監督管理部門作關於競爭對手產品質量低劣、服務質量差、侵害消費者權益等情況的虛假投訴,從而達到貶損其商業信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