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湖泊

  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歡迎閱讀由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湖泊資料。

  世界上最小的湖-本溪湖。

  本溪湖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臥雲山西麓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間改稱本溪湖。本溪市由此得名。

  本溪湖為一洞中湖,一泓潭水,被囿於石灰岩洞中,水面不足15平方米,是世界最小的湖。四周峰巒回抱,洞口開闊,面向東南:洞前湖水帶流,山光湖色,清幽小巧 。湖形外闊內狹,極似犀角做成的酒杯,故稱“杯犀湖”,諧音“本溪湖”。

  湖水涼氣襲人,每晝夜流量近二萬噸。洞頂崖璧有“遼東本溪湖”的大字石刻。

  洞外有建於明代的慈航寺,寺內有塑像和壁畫。洞中清泉汩汩,不斷注入解放後修建的人工湖。

  人工湖面為二千平方米,湖邊垂柳婆娑,湖中建有拱橋、湖心亭,供有各式遊船。一九八四年,新建了登山石階、涼亭和文物陳列館,更使本溪湖增添了迷人風采。

  公園南一華里山腰間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稱龍洞,長二百餘米,洞內鍾乳群千姿百態,有的像如來講經,有的像十入羅漢齊集一堂,故又稱羅漢洞。

  本溪湖曾被列入關東十景。湖水冬蟄春生,水質清洌,宜飲宜浴。每年五月,地表水沿巖隙流入洞底,湖水盈溢;入冬後湖水漸少,可秉燭進洞,遠遊二、三裡。

  湖泊的定義

  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窪池。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洩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於1g/L***、鹹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於35g/L***。湖水的來源是降水、地面徑流、地下水,有的則來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洩和開發利用。

  湖泊的分佈

  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為270完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的1.8%,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的湖

  青海湖泊有35個。芬蘭的湖泊最多,被稱為“萬湖之國”,擁有大小湖泊6萬多個。世界最大的鹹水湖為伊朗與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等國邊境的裡海,面積37.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89.6萬億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為美國與加拿大邊境的蘇必利爾湖,面積8.2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群為北美五大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總儲水量22.8萬億立方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最深,最大水深1620米。最高的湖為中國西藏自治區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最低的湖為巴勒斯坦、以色列與約旦邊境的死海,湖面高程在海平面以下395米。

  湖泊的演變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內部各種過程的持續作用而不斷演變。入湖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殘骸年復一年在湖內沉積,湖盆逐漸淤淺,變成陸地,或隨著沿岸帶水生植物的發展,逐漸變成沼澤;乾燥氣候條件下的內陸湖由於氣候變異,冰雪融水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補給水量不足以補償蒸發損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縮乾涸,或鹽類物質在湖盆內積聚濃縮,湖水日益鹽化,最終變成幹鹽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乾涸。此外,由於地殼升降運\動,氣候變遷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變化,湖泊會經歷縮小和擴大的反覆過程,不論湖泊的自然演變通過哪種方式,結果終將消亡。

  湖泊的水位

  按變化規律分為週期性和非週期性兩種,週期性的年變化主要取水的補給。降水補給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補給的湖泊,水位變動一般不大。有些湖泊因受湖陸風、海潮、凍結和冰雪消融等影響產生週期性的日變化,非洲維多利亞湖因湖陸風作用,多年平均水位日間高於夜間9.9釐米。非週期性的變化往往是因風力、氣壓、暴雨等造成的。中國太湖在持續強勁的東北風作用下引起的增減水,在同一時段中,能使迎風岸水位上升 1.1米,背風岸水位下降0.75米。此外,由於地殼變動、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發電等人類活動也可使水位發生較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