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成本成本降低途徑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那麼你對成本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成本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成本的定義

  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物件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採購商品,而

  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採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成本的主要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範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係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範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係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係,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係,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按與計劃的關係,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係,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形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係,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

  成本的經濟性質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稽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

  馬克思曾科學地指出了成本的經濟性質:“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W的價值,用公式來表示是W=C+V+M。如果我們從這個產品價值中減去剩餘價值M,那麼,在商品剩下來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商品價值的這個部分,即補償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格和所使用的勞動力價格的部分,只是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資本論》第3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頁***。馬克思的這段話,第一,指出的只是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並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從耗費角度指明瞭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是C+V,由於C+V的價值無法計量,人們所能計量和把握的成本,實際上是C+V的價格即成本價格;第三,從補償角度指明瞭成本的補償商品生產中使資本自身消耗的東西,實際上是說明了對成本對再生產的作用。也就是講產品成本是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補償尺度,由此也可見,在一定的產品銷售量和銷售價格的條件下,產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約著企業的生存,而且決定著剩餘價值M即利潤的多少,從而制約著企業再生產擴大的可能性。馬克思對於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費,又重視補償,這是對成本性質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產條件下,耗費和補償是對立統一的。任何耗費總是個別生產者的事,而補償則是社會的過程。耗費要求得到補償和能否得到補償是兩個不同的事情。這就迫使商品生產者不得不重視成本,努力加強管理,力求以較少的耗費來尋求補償,並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也有的認為: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多種所有制的生產主體同時並存;理論成本。生產主體是小商品生產者的,只有生產資料需要購買即勢支費用,所需要的勞動就是生產者本身,不需付給資,可以用C作為其理論成本;生產主體是國有企業的,以社會作為主體,商品生產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都可看作社會的耗費,是社會生產成本,可以用C+V+M作為其理論成本;其他生產主體一般用C+V作為理論成本。

  成本降低途徑

  1、改善經營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裝置利用率。

  2、減少固定資產的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

  3、推行定額管理,降低製造費用。

  4、加強預算控制,降低期間費用。

  5、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費用水平。

成本降低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