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機場

現在的交通越來越發達,稍微出遠一點的門時,都會選擇坐飛機。因為它的時速非常快,也許,一覺醒來我們就到達目的地了。那有飛機肯定會有機場,我們國家的機場你全都知道嗎?看過就知道了。

  機場的定義

  機場,亦稱飛機場、空港,較正式的名稱是航空站,為專供飛機起降活動之飛行場。機場有不同的大小,除了跑道之外,機場通常還設有塔臺、停機坪、航空客運站、維修廠等設施,並提供機場管制服務、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務。

  中國十大機場

  中國十大機場,根據中國民航資料總局統計,2014年大陸地區機場按旅客吞吐量資料統計排名分別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簡稱首都國際機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的主要的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市區東北方向,朝陽區在順義區的一塊飛地,距離天安門廣場25.35公里。中國地理位置最重要、規模最大、裝置最齊全、運輸生產最繁忙的大型國際航空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不但是中國首都北京的空中門戶和對外交往的視窗,而且是中國民航最重要的航空樞紐,是中國民用航空網路的輻射中心。並且是當前中國最繁忙的民用機場。也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基地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中國國內第二個擁有三條跑道的國際機場***另一個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機場原有東、西兩條4E級雙向跑道,長寬分別為3800×60米、3200×50米,並且裝備有II類儀表著陸系統;其間為一號航站樓、二號航站樓。2008年建成的三號航站樓和第三條跑道***3800米×60米,滿足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位於機場東邊。首都機場於1958年3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是國內首個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當時僅有一座小型候機樓,稱為機場南樓,主要用於VIP乘客和包租的飛機。

  1980年1月1日,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一號航站樓及停機坪、樓前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大,一號樓客流量日趨飽和。重新規劃的二號航站樓於1995年10月開始建設,建築面積達33.6萬平方米,並於1999年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同時一號航站樓停用。隨著客流量的繼續增加,2004年9月20日,整修一新的一號航站樓重新投入使用。一、二號航站樓設計總量只有3550萬人次。   2008年建成的3號航站樓和第三條跑道,位於機場東邊,2004年3月破土動工,200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為迎接北京奧運會修建,能承載空中客車A380等新型超大型客機起降。3號航站樓啟用後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的設計總量為8200萬人次。

  2005年1月29日,56年來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首次不經停香港的直飛春節包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降落。

  1993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200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達到2169萬人次;2002年,飛機起降率24萬架次,在1號航站樓改建未用的情況下,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到2715萬次。2004年11月9日,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3488萬人次。2005年12月23日,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2007年12月5日,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

  2002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715.97萬人次,以第26位的排名首次躋身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世界前30大最繁忙機場行列。2004年,旅客吞吐量3488.32萬人次,排名世界第20位。2005年,旅客吞吐量4100.40萬人次,排名世界第15位。2006年,旅客吞吐量4865.48萬人次,排名世界第9位,首次躋身世界前十大最繁忙機場行列。至201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萬,躋身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