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的定義

  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那麼你對財產性收入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財產性收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財產性收入的定義

  統計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按照佔比大小分別 是:工資性收入***工資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大約佔到70%左右。財產性收入佔比位置較小,佔比大約在2%左右。

  1、工資性收入***工資等*** 68.9%

  2、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22.8%

  3、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 ***%

  4、財產性收入1.9%

  測算來看,2006年,中國內地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40多元人民幣。“雖然基數小,但是發展潛力很大。” “拿這兩年來說,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為19.7%,2006年增幅為26.5%。”

  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性

  十七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駐地說:“財產性收入必然會涉及到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等,還包括投資金融產品,涵蓋了儲蓄、債券、保險和股票等。”如何讓更多公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在制度層面上有許多工作可做:

  創新金融管理體系,讓百姓擁有越來越多的金融理財工具和產品,同時強化對現有投資理財渠道的監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規範。而除了創造條件讓中國百姓擁有更多的金融產品,通過金融體系創新,讓百姓擁有並創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財產性收入的題中之義。

  進一步加大對公民財產權的保護力度,尤其是在拆遷、徵地、徵用公民財產過程中,確保公民的財產權利和財富增值權利不受侵犯。進一步明晰產權,並且讓它們成為可以抵押、轉讓、出售、出租等廣泛交易流動的金融資產。

  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是,佔全國土地和私人住宅絕大多數份額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和農民住宅,還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轉。中國平均每天大約有53個村落從地圖上消失。由於不能自由流轉,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長年荒廢,影響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

  增加財產性收入所需條件

  健全市場說來簡單,但其實是非常複雜,不僅要有精準科學的市場結構和品種設計,更要分辨輕重緩急。而在當下——中國居民普遍有了一定的 財富積累,全球資本流動性向中國集中,而中國的資本市場又絕對處於初級階段這樣一種情況下,健全市場最急迫任務至少有兩項:其一是豐富投資品種和渠道;其二是加強法治。

  需要從四個方面建立有效的“藏富於民”機制:

  一是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通過立法和制度保障勞動者收入隨著GDP增長和企業效益增長而同步增加,堅決糾正少數企業只漲效益不漲工資,或只漲經營者工資不漲勞動者工資的錯誤做法。

  二是縮小貧富差距的機制。中國情形是,低收入者佔絕大多數,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到少數富人手中,保障普通群眾財富增長,就是要培育和扶持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尤其需要加大對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支援力度。

  三是提高公共保障覆蓋面和力度。中國居民儲蓄高達15萬億元,百姓有錢捨不得花,實乃心存後顧之憂,看病、養老、買房、孩子讀書,樣樣得花 錢,這反映了公共財政保障面的狹窄和不足,需要加大財政投入,使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儘快覆蓋到城鄉每一個公民,從而將高儲蓄釋放成內需消費。

  四是就業保障機制。積極就業是民富之本,人人有工作、個個有收入,百姓財富增長才會變成現實。

財產性收入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