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海水魚

 你想知道嗎?由小編幫您介紹一下吧。1919年在泰國灣內捕到一條鯨鯊,體長17, 7米,重量約40. 5噸,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條魚。

  

鯨鯊,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鯨鯊科鯨鯊屬的鯊魚。鯨鯊僅1科1屬1種。身體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體表散佈淡色斑點與縱橫交錯的淡色帶,有如棋盤。鼻孔位於上脣的兩側,出現於口內。牙多而細小,排成多行。鰓裂5對,鰓裂基大,幾乎達身體的背緣與腹緣,最後1對鰓裂位於胸鰭基部的前方。背鰭2個,無棘,第1背鰭位在腹鰭前方,有臀鰭。尾柄具側稜,尾鰭呈新月形,下葉短於上葉。如鯨鯊,有二背鰭,大小不同,胸鰭大,位於第三對鰓裂下,腹鰭小,尾鰭叉型,口寬,端位,鰓耙如海綿狀。屬大洋性魚類。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主要分佈於各熱帶和溫帶海區,中國各海區夏、秋季節都有分佈。性情溫和。由於大量捕殺,數量銳減。在1828年4月,根據一條長4.6米,在南非桌灣被捕獲的個體,鯨鯊首次被生物學家確認。這條鯨鯊的特徵在隔年由開普敦的英國陸軍醫生安祖魯·史密斯***AndrewSmith***提出。他後來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細節。“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表示鯨鯊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也是一種濾食動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鯨鯊被視為成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有“魚先生”***Sir Fish***的意思***。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中美地區因為它們身上斑點形狀,被稱為“pez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出現在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海域,所以巴西人稱它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亞被稱為“papashillingi”,這是因為肯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身上,所以它們身上才有那樣斑點。 “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它們為“butanding”。

  種群狀況

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捕撈是其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鯨鯊在幾個季節性聚集的地區是水產業的目標之一。東南亞特別是臺灣地區是鯨鯊主要捕撈區,捕撈上來的鯨鯊主要食用其肉質,有時也會將它的鰭割下以製作魚翅。在其他地方雖然不是捕撈物件,但也會被誤捕。[3] 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於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從2003年開始,臺灣將鯨鯊的捕撈數量限制在每年80尾。從2008年1月1日之後,則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

  棲息環境

生活於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主要分佈在熱帶和溫帶海區,分佈大約在南北緯30°-35°的範圍內。也會有遷移行為,有時在北緯41°和南緯36.5°之間進行洄游。[3] 在中國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黃海南部較為常見。雖然鯨鯊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但其季節性的覓食活動偶爾會發生在幾個沿岸地區,例如西澳大利亞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Reef***、宏都拉斯、菲律賓的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及坦尚尼亞的奔巴島與桑吉巴。雖然鯨鯊常出現在近海,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與運河發現它們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