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和做好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我們在描述完成了一件任務,有時候會說:“我做完了這件事”,有時候會說:“我做好了這件事”。其實,做完和做好是有區別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做完和做好的區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做完和做好本質上的區別

  做完是執行了,但卻不到位,只是走過場或者是純粹地應付了事

  做好是不但執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著對自我目標負責、對上級組織負責,對公司利益負責。

  名員工是否有較高的執行力,關鍵就在於他重視“做好”這一結果,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執行力,千萬不可自我滿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開始就沒有執行到位,最後卻把責任怪在別人頭上。

  既然執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滿意結果,否則拖延到最後不合格,老闆和上級就可能反反覆覆地要求你重新執行,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但這不僅浪費了企業的資源,更浪費了你自己的時間。

  有人會質疑:99.9%和100%差別就那麼大嗎?明明就是沒有差別啊?

  不,你錯了!相信很多人都一樣抱有這樣的錯誤觀點,雖然99.9%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變成100%了,其實不然。這就像比賽一樣,最終總要分出個勝負,如果大家實力相當,或者在99.9%時的成績都是一樣的,那怎麼來評判呢?

  這就要看最後那0.1%了,誰堅持下來了,把最後這0.1%的事做好了,誰就贏了。所以,我們看到,在一場比賽中,平局的現象畢竟是少數的,大多數的比賽還是分出了勝負,因為大部分人還是輸給了那0.1%……

  一件沒有結果的事,做是做了,但是它有什麼意義呢?但不幸的是,在企業中,有類似想法的員工大有人在,在他們看來:我只是企業僱傭的一名員工,我在這裡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薪水,至於執行得如何,企業有沒有賺到錢,那是老闆和企業自己的事,與我無關。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做到99.9%,雖然可能已經盡力了,但卻將最終結果好壞拋在腦後,企業不給這樣的員工任何獎勵也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一步到位地執行,第一次就把任務“做好”而不是“做完”呢?

  做完和做好在工作中的具體區別

  A.糾正“差不多”心態,執行任何一項任務都要嚴格要求自己。

  縱觀市場上的名牌企業,為什麼它們的牌子百年屹立不倒,經久不衰?因為他們不但在產品品質上精益求精,對於人的管理也更加精益求精,他們從不允許自己的員工做事時總是一副“差不多”的心態。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認可和歡迎,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證。如果總是覺得“差一不二”就行了,那你將永遠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B.在執行中樹立自己的品牌,既然做就要做好。

  在如今這個年代,人們對於一份工作的渴望,早已不再是謀生的工具那麼簡單,每個人都渴望在職場中闖出一片天地,業績出色,有所作為。所以,很多人對於職業的情感都是神聖的,工作更多地成了一種精神支柱。

  既然如此,一次高效的執行不僅可以帶給你一個圓滿的成果,還能使你漸漸樹立其自己的品牌,產生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所以,既然做就做好,這樣一來,你的整個工作流程就會變成一種良性迴圈,任務就會輕鬆一步到位地搞定。

  C.對自己和結果負責,提高核心競爭力。

  執行得不好,說到底其實是一個人對自己和結果不負責任的表現,而這樣的人在職場中是很難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的。因為競爭力的基礎是執行力,執行不到位,甚至謬以千里,你之前描繪再好的藍圖也只是一張廢紙,你交出來的最終結果對企業沒有任何價值,不過是在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罷了。

  所以,身為企業員工,不要一味地背誦執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實際行動中把任務執行到位,對自己和結果負責,這樣才能在“做完”的基礎上“做好”,逐漸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做完與做好的故事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

  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說:“你做完了。”

  對第二個徒弟說:“你做好了。”差別立現。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

  結果一個有負所託,一個有了交代。

  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