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兩大港口分別是什麼

  日本有兩大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相信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是哪兩個港口吧。今天由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日本的兩大港口一:橫濱港

  橫濱港位於日本本州***HONSHU***東南部神奈川***KANAGAWA***縣東部沿海,瀕臨東京***TOKYO***灣的西側,北與川崎***KAWASAKI***港相鄰,是日本第二大港口,也是世界億噸大港之一,並且是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之一。

  橫濱港北起京濱運河,南至金澤,長約40千米,港內水域面積7500多萬平方米,港灣伸入陸地,水深8~20米,水深港闊,很少受太平洋風浪影響。港區中部為商港區,與鬧市相連,兩翼為工業港區,背後為兩個工業地帶。

  橫濱港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是美國、中國和東南亞以及中東各國。橫濱港以輸出業務為主,出口額佔貿易額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口商品主要是工業製成品,有機器、汽車、鋼鐵、化工品、日用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原油、重油、鐵礦石等工業原料和糧食。日本是個“加工貿易型”國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有著極為重要意義,雖然橫濱港貨物吞吐量低於神戶和千葉港,但是港口貿易額卻居全國首位,成為日本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日本於1859 年向國外開放貿易門戶,橫濱港是最早的對外開放港口之一。此後,該地區在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中,融合了各種民族文化。它已成為日本第二大規模的城市,以其極為融洽和睦的國際氣氛和尖端技術產業而聞名於世。橫濱市內有極具中國歷史文化特色的“唐人街”——橫濱中華街。有著“空中走廊”美譽的橫濱港灣大橋,以及風景迷人的山下公園。

  橫濱港靠近東京都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高度發達的交通運輸網路也是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以東京灣西部地區的橫濱港為中心,向南、西、北等方向輻射出去的快速交通運輸要道有東京高速道路、中央自動車道、關越自動車道、東北自動車道、常磐自動車道、東京灣環海大通道、東關東自動通道等,還有環繞東京都地區的環城首都圈中央聯絡自動車道和北關東自動車道,如此發達暢通的交通運輸網路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見的。 特別是已 於 2003 年竣工的 357 國道,把橫濱港的三大集裝箱碼頭***南本牧、本牧、大黑***以及山下等重要的多用途碼頭全部串連起來。

  橫濱港在 21 世紀的首要目標是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並大幅度降低港口碼頭的經營成本。具體目標有 4條:一是為海內外使用者提供 365 天、每天 24 小時的不間歇服務,以降低客戶交付的港口碼頭費用;二是確保港口碼頭的高效經營管理和廣泛採用電子資訊科技,簡化和加速港口物流、通關等手續;三是在充分發揮國力和行政力量的同時,積極調動民間資本的能動性,大幅度發揮民營企業的巨大作用;四是再次降低港口碼頭的各種費用,進一步鼓勵海內外班輪公司掛靠橫濱港口。同時,不斷強化橫濱港的國際樞紐港功能,進一步建造現代化的深水集裝箱碼頭,完善和提升水路、鐵路和公路運輸的一體化並發展立體交通,持續激勵橫濱港在經濟、文化、環境衛生、生態等方面不斷提高和完善。

  橫濱港的氣候

  該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0~27℃,每年有霧日33天,雷雨日有10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mm。屬半日潮港,大潮升1.9m,小潮升1.4m。

  橫濱港的港口設施

  裝卸裝置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旋迴吊、裝卸橋、浮吊、門吊、牽引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650噸,還有直徑為203.2~508mm的輸油管供裝卸石油使用。港區的倉庫及貨棚面積為21.7萬平方米,貨物堆場面積為47.8萬平方米,木材堆場面積為63萬平方米。整個碼頭實施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新型碼頭監視系統已於1992年3月設定完成。

  在國際集裝箱碼頭的裝卸橋、管理樓、照明塔等8個地方均設定了電視攝像機,從而可以掌握碼頭內外的狀況;碼頭上有超級裝卸橋,最大起重能力達40.6噸,集裝箱堆場可存放7540TEU,還有商積為6016平方米的集裝箱貨運站,有550只冷藏電源插座,可在辦公樓內進行操作管理。本港另有海上泊位最大可靠泊20萬載重噸的大型油船。

  裝卸速率:燃油每小時5000噸,石腦油每小時2500噸,原油每小時8000噸。該港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231萬TEU,比1993年增長6.6%,居世界20大集裝箱港口第10位,1994年外貿貨物吞吐量達1.28億噸,比1993年增長3.7%***其中外貿貨物6766萬噸***,創歷史最高記錄。主要出口貨物為鋼鐵、船舶、車輛、化工產品、機械裝置、罐頭食品及紡織品等。

  橫濱港的主要碼頭

  山下碼頭***Yamashita***

  1953年動工、1963年竣工,為東南亞和中東航線的船舶提供服務,面積47.1公頃。有多用途碼頭泊位10個,編號為1到10號。泊位水深大多在 -10米。其中2號和3號泊位水深-12米, 碼頭線平均長度各為220米,可以分別停靠25, 000 噸船舶。其它8個泊位,碼頭線平均每個200米,均可以靠泊 15,000噸船舶。

  新港碼頭***Shinko***

  始建於1899年***明治32年***,竣工於1917年***大正6年***,面積37.4公頃,是橫濱港的發祥地之一 。碼頭泊位5個,碼頭線長分別在159米-202米, 水深 8.4 米-10米,可以分別停靠15,000噸-20,000噸的各類貨船。建於1913年的紅磚倉庫等新港碼頭原建築物仍然保留,並且繼續運營 。

  山內碼頭***Yamanouchi***

  建造於1932年和1934年***昭和7年和9年***,面積20.2公頃,有岸壁線 130 米長。可以停靠 15,000 噸貨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山內碼頭已 幾經擴建改造,在傳統上一直主要為東南亞、中東地區航線的船舶提供服務。

  出田町碼頭***Detamachi***

  面積 25 公頃。該碼頭總共有4個泊位, 2 個泊位建於 1954 年***昭和 29 年***,另外 2 個泊位建於 1963 年***昭和 38 年***。每個泊位長度分別為 125 米- 135 米,泊位水深 7.5 米,均可以停靠 15,000 噸- 25, 000 噸貨船。

  金沢木材碼頭*** Kanazawa ***

  面積 11.1 公頃,建成於 1974 年***昭和 49 年***。有水深 10 米、岸壁長 185 米的泊位一個。具備高度發達的木材裝卸設施,是橫濱港的專用木材碼頭,可以停靠 15,000 噸木材船和其它型別的貨船。1985年***昭和 60 年*** 起停止裝卸原木,開始從事建築材料的進出口和轉運。

  瑞穗碼頭***Mizuho***

  面積 79.7 公頃。始建於 1925 年***大正 14 年***,竣工於 1945 年***昭和 20 年***。在二次世界大戰末被盟軍佔領,迄今仍然被美軍佔領。1995 年開始逐步擴建碼頭,碼頭泊位等具體情況不詳。

  民間碼頭

  由私人企業集資建造的民間碼頭。大部分民間泊位碼頭集中在京浜工業地帶*** Keihin In.Zone ***,主要用來進口私人企業自用的原油,出口私人企業生產的產品。

  橫濱港國際客運碼頭

  最早建於 1889 年和 1894 年***明治 22 年和明治 27 年***,毀於 1923 年***大正 12 年***的關東大地震,不久即予全部修復。為了 1964 年舉行的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於 1964 年全面擴建。在 1988 年再次大規模擴建,於2002年竣工。新建成的 21 世紀國際客運碼頭,地下1層,為碼頭機械室;地上 2 層,第 1 層為停車場地,第 2 層為侯船室、海關出入通道、檢疫所;屋頂為直升飛機場。全部建築面積43,843 平方米。碼頭泊位總共有 6 個,其中 4 個泊位岸壁各長 225 米,水深 12 米,可以一次同時停靠 4 艘 30,000 噸級的客運遊船 。

  日本的兩大港口二:神戶港

  神戶港位於日本***全稱:日本JAPAN***本州***HONSHU***南部兵庫***HYOGO***縣蘆屋川河口西岸,瀕臨大阪***OSAKA***灣西北側,是日本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之一。自古以來神戶就是日本的重要交通樞紐,公路鐵路及航空皆是現代化。它既是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又是日本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現為阪神工業區的核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運輸機械、鋼鐵、橡膠、電機、食品等,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化學、普通機械及菸草等工業。港口距國際機場約1小時的車程。

  航線:日本,我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及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SK***均有班輪直掛本港。

  神戶港作為東亞最大港的地位,在戰後也不被動搖,對日本戰後經濟高速成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創神戶港,不過在2年後的1997年,神戶港恢復了機能,並在同年5月19日發出神戶港復興宣言。2004年、神戶港的貨櫃吞吐量只達阪神大地震之前80%的水平。

  神戶港的自然氣候

  該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0~27攝氏度,年雷雨日有12天,降雪日有19天。全年平均降雨量1300MM。屬半日潮港,有日潮不等現象,大潮升1.4m,小潮升1.1m。

  神戶港的發展條件

  神戶港對外聯絡,陸路交通極為方便,日本許多重要鐵路都經過這裡與其他城市相連線。鐵路東海道主幹線、山陽主幹線及新幹線等均通過神戶;阪神高速公路與大阪、名古屋等相連線。神戶是日本著名四大工業區之一,阪神工業地帶的中心,日本有名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神戶制鋼、三菱電子等大企業均分佈在距碼頭幾千米的地帶。這些大企業大都是以港口為依託發展起來的,發展起來之後又以大量產品為神戶港提供了豐富的貨運量。

  本港的特點是填海建造的人工島,如港島及六甲島等有橋樑可與大陸連線。

  神戶港的港口功能

  與時代共同發展變化演變的神戶港,以前物流中心基地是在市中心附近,由於船舶逐漸大型化等原因,搬到了港灣人工島及六甲人工島上了。同時,在以前停靠駁船的水域,就是市民休閒娛樂的美利堅公園裡打造建有民間倉庫的碼頭,將其發展為Mosaic型商業設施,將制鐵所遺址變為建有美術館和高層住宅的神戶市副中心。

  關於神戶港的未來,與城市發展逐漸成熟化相結合的變化趨勢已是必然。以將來的神戶港為目標,於2005年制定了新的港灣發展基本戰略,將神戶港分為物流地帶和親水聖地這兩大區域,並進行再構造,高效化及強化物流機能的同時擴大親水機能,打造一個綜合性神戶港。

  降低港灣物流的成本,提高速度、服務和安全性的同時,有效活用神戶港栽培出來的先進的碼頭包裝技術等軟硬體資產條件,作為西日本重要的整合式港灣進行機能強化。並計劃將會在六甲人工島海上,建造擁有四個泊位水深16m的高規格集裝箱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