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基礎知識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那麼你對漆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漆器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漆器的工藝步驟

  ***1***制胎[4] 漆器工藝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脫胎兩種形式。製作木胎漆器要精選紋理細不變形的優質木材製作榫卯無縫式木胎;而脫胎則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為粘合劑,用苧麻布或者絲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待 陰乾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製成堅實輕盈的胎體。

  ***2***採漆

  剔犀工藝使用的是兩種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從漆樹上刻下來的漆液,也叫生漆、國漆***在一定的胎體上有規律、有層

  次的交替髹塗累積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餘道,歷時四個月之久***。大漆採自漆樹,每年三伏天,漆農用河蚌殼破開樹皮,在樹木上劃開如柳葉刀的刀口,樹體就會滲出乳白色液體,順著柳葉口緩緩流入竹筒,然後讓有經驗的工匠製成大漆。

  ***3***髹漆

  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藝品都是用黑紅兩種顏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個紅色層和5個黑色層組成,每個色層要經過數十遍上漆來覆蓋下方色層,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恆溫恆溼的地窨中用24小時氧化,歷經百餘天,歷經百遍塗漆,才能達到剔犀漆器工藝品需要的厚度,這就是傳統手工藝的功力和艱辛所在。

  ***4***描繪

  紋飾是描繪剔犀工藝的外在美麗紋飾,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斷面清晰,層層漆紋大都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回鉤組成。

  ***5***剔刻

  剔刻是漆器剔犀工藝重要步驟之一,通過掀、撓等工藝步驟,使其紅黑相間的紋飾呈現在我們眼前。

  ***6***推光

  推光是漆器剔犀工藝的最後一個步驟,用老舊房子上的灰磚粉末細細打磨漆器剔犀工藝品的每一個角落,用適當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拋光出燦爛的漆器剔犀工藝品。

  漆器的保養須知

  許多製作精美的古代漆器,即使長期埋藏在潮溼的地下或乾燥的沙漠中,也能保持光豔如新,但出土後會因環境溼度變化大而出現變形、變色等現象。這是因為空氣過於乾燥,漆器容易發生斷裂,溼度過大,則易出現變形和脫漆。

  收藏時應特別注意,不要把漆器放得離地太近,也不要把其放在鋪設海綿的地上,因為地上溼氣大,海綿的吸水力又比較強,久置於地易使器物發黴脫漆。

  在移動漆器時應輕拿輕放,注意不要與堅硬、銳利的物體碰撞或摩擦,避免劇烈的震動。因為有的漆器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質易變得疏鬆,稍不注意,就會損壞。

  同時,鹽、鹼等物質對漆器有一定損害,要注意遠離這些東西。

  漆器的收藏還應注意防塵。如果有灰塵積澱,可用雞毛帚和柔軟的毛刷輕輕清理,或用棉紗布擦拭。

  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汙垢,可用洗滌劑清洗或用棉紗布蘸上少許食用油輕輕擦拭。

  注意事項

  金屬胎漆器,其胎質較為堅固,不易損壞,所以對此類漆器以保護漆層為主。

  木***或竹***胎漆器,不僅要注意保護漆層,還得注意保護胎體。

  漆器在收藏時應注意避免陽光曝晒、煙燻,收藏室的溼度和溫度不宜急劇變化,避免忽幹忽溼,最好把漆器放在溫度和溼度比較恆定的房中。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