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鞭是什麼生肖

  你知道世界上鞭是什麼,是屬於十二生肖中你哪個生肖嗎?小編為你科普一下知識一番。

  世界上鞭是屬於什麼生肖

  馬鞭

  馬鞭,中藥名。又名鹿腎,鹿衝。為馬科動物雄性的外生殖器。宰馬後,割取陰莖及睪丸,除淨殘肉及油脂,固定於木板上風乾即成。以粗大、油潤、無殘肉及油脂、無蟲蛀、乾燥者為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鹹辛,無毒;入肝、腎、膀胱三經;治陽痿,腎虛耳嗚,婦人子宮寒冷,久不受孕,慢性睪丸發炎。但素體陽盛者慎服。馬鞭使用方便,可泡酒,製作藥膳,或煮食,或熬膏,或入丸、散。

  馬鞭草可以泡茶喝,屬於花草茶的一種,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

  馬鞭草的功效

  【馬鞭草的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活血通經藥;利水消腫藥;截瘧藥

  【性味歸經】苦,涼。歸肝、脾經。

  【馬鞭草的功效主治】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於症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痺,癰腫,水腫,熱淋。

  馬鞭草的作用

  1.馬鞭草抗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兔結膜囊內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後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後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較水不溶部分為佳。水提取物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給藥後1h開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鎮痛作用在6h後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則無鎮痛作用。

  2.馬鞭草鎮咳作用 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鎮咳作用,其鎮咳的有效成分為β-谷甾醇和馬鞭草甙。

  3.馬鞭草對子宮的作用 馬鞭草在濃度為1.6×10-2g/ml時,對大白鼠子宮肌條及非妊娠人體子宮肌條均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動情期的標本對馬鞭草最為敏感,加入馬鞭草後常引起緊張性和收縮振幅同時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標本常常只是收縮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宮肌條對馬鞭草的反應較弱,一般只是緊張性發生變化。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實驗中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強作用,而和PGF2a則只有相加作用。馬鞭草在足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濃度時,對空腸平滑肌去沒有明顯作用,也不能增強PGE2對空腸平滑肌的作用。

  4.馬鞭草其他作用 馬鞭草甙對交感神經末梢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哺乳動物可促進乳汁分泌。

  5.馬鞭草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

  11個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1.《本草經疏》:馬鞭草,本是涼血破血之藥。下部NI瘡者,血熱之極,兼之溼熱,故血汙濁而成瘡,且有蟲也。血涼熱解,汙濁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陳藏器謂其破血殺蟲,亦此意耳。

  2.《別錄》:主下部NI瘡。

  3.《本草拾遺》:主症癖血癖,久瘧,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華子本草》: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

  5.《本草衍義補遺》:治金瘡,行血,活血。

  6.《綱目》:搗塗癰腫及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7.《生草藥性備要》:活血通經。能去膿毒,洗痔瘡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類草藥性》:去小便血淋腫痛。

  9.《天寶本草》:利小便,平肝瀉火。治赤瘡,火眼。

  10.《現代實用中藥》:根用於赤白痢疾,慢性瘧疾,水腫,膨脹等。並有瀉下作用。

  11.《中華本草》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黃疸;痢疾;血瘀經閉;痛經;症瘕;水腫;小便不利;瘧疾;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鐵馬鞭***《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金錢藤、野花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為豆科植物鐵馬鞭的全草。性味:苦;辛;性平。歸經:脾;心經。花期6~9月。果期10~11月。生於陽坡林下或草叢中。分佈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馬鞭石斛 - 石斛──馬鞭石斛 也叫: 大黃草、馬鞭杆、旱馬棒。

  ***英***Fimbriate Dendrobium Stem

  來源 為蘭科植物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的莖。

  植物形態 莖直立,圓柱形,綠色,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帶紅紫色,具溝槽,高30~120cm.料0.6~1.2cm。葉薄革質,長橢圓形,長9~12cm,寬2~4.5cm,頂端急尖或漸尖。總狀花序生於無葉莖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花金黃色,有香氣;萼片長約2.5cm,寬1.2~1.5cm;花瓣與萼片等長,但較寬,為1.5~1.7cm;脣瓣近圓形,長2.5~3cm,寬2.5~2.8cm,脣盤上有1個腎形紫色斑塊,兩面均有絨毛。花期4~5月。生於岩石或樹上。

  採製 全年均可採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採者為好,煮蒸透或烤軟後,晒乾、烘乾或鮮用。

  產地 廣西、貴州、雲南。

  性狀 莖圓柱形,較直,偶見分枝,長30~120cm,基部直徑6~10mm,中部直徑5~9mm,上部直徑2~4mm,節間長2~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大多具8~9條深縱溝,有纖維狀附屬物,節上自灰黃色葉鞘殘留和灰褐色的氣生根。質輕,斷面纖維狀,灰白色或灰褐色。鮮品嫩莖紫紅色,較老莖綠色。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莖含對羥基肉桂酸烷基酯類、多糖等。

  藥理 對半乳糖所致的白內障晶狀體中醛糖還原酶、多元醇脫氫酶的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石斛多糖具有增強T細胞及巨噬細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從而起到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的作用。

  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用量6~12g,鮮品15~30g。

  配伍應用 ①熱病津傷,低熱煩渴:鮮石斛配鮮地黃、麥冬。②胃陰不足,津虧口渴:配沙蔘、麥冬、玉竹:③目暗不明:配菊花、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