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黃連與胡黃連的區別

  在我們所聽說的中藥材中,有些名字不同但其實是同一中藥材,有些名字相似反而不是同一種藥材,下面簡介胡黃連與黃連的區別在哪裡?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胡黃連與黃連的區別在哪裡

  胡黃連為玄蔘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與黃連名稱相似,且均為苦寒清熱燥溼之品,善除胃腸溼熱,同為治溼熱瀉痢之良藥,多年生草本,有毛,莖根圓柱形,稍帶木質,長15-20cm,胡黃連善退虛熱,除疳熱;而黃連則善清心火,瀉胃火,為解毒要藥。

  胡黃連

  主治:陰虛骨蒸;潮熱盜汗;小兒疳疾;溼熱瀉痢;黃疸;吐血;衄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痔瘡腫毒。

  藥材基源:為玄蔘科植物西藏胡黃連和胡黃連的根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浸汁點眼。

  出處:《中華本草》

  現狀:瀕危種。因採挖成風,資源已面臨危境,急需保護。

  黃連

  性味歸經:***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用於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溼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胡黃連的藥用附方

  1、治肥疳熱:川黃連五錢,胡黃連五餞,硃砂一錢***另研***。上二物為細末,入硃砂末,都填入豬膽內,用淡漿水煮,以杖於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食後。***《小兒藥證直訣》胡黃連丸***

  2、治吐血、衄血: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煎茅花湯送下。***《普濟方》胡黃連散***

  3、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鑑》***

  4、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一個,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本草圖經》***

  5、治痢血: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臘茶清調下,食前、空腹溫服。***《蘇沈良方》三物散***

  6、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胡黃連,柴胡等分。羅極細,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三二十沸,放溫,食後和滓服。***孫用和***

  7、治熱痢腹痛:胡黃連末,飯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三十丸。***《鮮于樞鉤玄》***

  8、治嬰兒赤目:茶調胡黃連末,塗手足心。***《濟急仙方》***

  9、治痔瘡疼腫,不可忍者:胡黃連末,鵝膽汁調塗之。***《孫天仁集效方》***

  10、治楊梅瘡毒:胡黃連、豬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