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世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僅供參考

  全世界

  巨型烏賊可能是海洋留給人類的最後謎團之一。在挪威中世紀傳說中,它是神出鬼沒的恐怖怪獸;在凡爾納筆下,它是偷襲輪船的深海惡棍,它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隱居在黑暗的深海。從130多年前被偶然發現至今,人們從未有機會看清它在水下的真面目。不過,這一次科學家的攝影機終於在深海與這個“巨無霸”狹路相逢了。好傢伙!足足有8米長。 抹香鯨引路,深海設陷阱 據英國《泰晤士報》9月28日報道,“烏賊王”雖然體型龐大,但並非所向無敵,抹香鯨就是它命中的剋星。日本“國家科學博物館”的窪寺恆和“小笠原島鯨魚觀察協會”的森恭一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抹香鯨經常在距離東京1000公里處的北太平洋小笠原島附近覓食,於是就在它們身上裝上了深度記錄器。追蹤結果顯示,它們經常深潛至海下1000米深處,而這正是科學界推測的巨型烏賊可能的棲息範圍。 於是,兩人準備了一套系統,其中包含水下攝影機、先進照明裝置、計時器、深度感應儀、資料紀錄器,並將連線著該系統的兩個餌鉤沉入海底,兩個鉤子分別調著一袋醬狀的蝦餌。 攝影機每30秒自動開啟一次快門。2004年9月30日上午9時15分,在900米的幽暗海底,一隻大如巴士的龐然大物張牙舞爪地來了,它的觸鬚八短兩長,身長加起來足有8米***26英尺***多長。 4小時受困,斷觸鬚逃生 蝦的香味讓它馬上對餌袋發起進攻,它的兩隻長觸鬚環纏餌袋,蜷縮成了一個不規則的球形,動作就像是巨蟒纏繞獵物,要把獵物活活勒死一樣。但是,它沒想到這是一個陷阱,一隻長觸鬚被袋鉤鉤住了。 這隻巨無霸開始奮力掙扎,80分鐘之後,固定在海底的攝影機都被它拖得向上移動了,但它還是無法把觸鬚拔出來。4個多小時之後,這隻大烏賊只好採取“壯士斷腕”的辦法,將一截5.5米的觸鬚留在鉤上,然後逃之夭夭。 首次上鏡頭,待解百年謎 這次成功的“捉賊”行動讓活生生的巨型烏賊首次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日本兩名研究人員稱:“我們顯示了巨型烏賊在自然環境中的原始影象。” 1873年,巨型烏賊在紐芬蘭附近的“葡萄牙”海灣被首次被發現,當時一艘小船遭到了這個浮在水面上的大傢伙的突然襲擊,試圖將小船拖入海底,幸虧船主用斧頭砍下了它的一根長5米、直徑約0.3米的觸鬚,才僥倖逃脫。自此後,人們就開始追蹤“烏賊王”的蹤跡,但令人煩惱的是,它很少在淺海露面,當它浮出水面的時候不是已經死亡就是奄奄一息,在開展研究前就死去了。全世界至今只有250多個樣本可供研究,這些樣本不是殘缺不全就是嚴重損壞。它究竟住在何處,如何生活,如何覓食和繁殖,科學文獻上至今仍是空白。 科學家通過解剖巨型烏賊的屍體,也推測出了它長年潛伏海底的原因。它體內的血藍蛋白***運輸氧氣的化合物***在溫暖的海水裡會變得效率低下,當它一點一點地浮上海面時,水溫也一點一點地升高,肌肉也慢慢地變得鬆弛無力。同時巨型烏賊的一對直徑達25釐米的大眼睛已經適應深海的黑暗環境,無法適應海面上的強光,因此,當它浮出海面時會因為強光而致盲,變得脆弱不堪。這就註定了它只能過“見不得光”的生活。 日本研究人員將把這次的觀測結果和對其觸鬚的DNA分析報告在27日出版的英國權威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發表。他們發現,巨型烏賊的習性可能與生物學家此前的的猜測略有出入,它們看上去是一種更具攻擊性的軟體動物。***康娟*** 海底終極隱居者——巨型烏賊 烏賊是海生動物,有一個由三顆心臟組成的迴圈系統和一個進化得很好的大腦,所以它被歸入軟體動物門下的頭足綱,在這一綱裡還有墨魚、章魚、鸚鵡海螺等。在烏賊***槍烏錢鰂、柔魚、魷魚***種群裡,有650個不同的物種。巨型烏賊不是由普通烏賊長大的,而是烏賊家族中的一個特有種。它們具有共同的一些生物特徵。 ·身體被長長的、圓形的袋狀覆蓋物包裹,在尾部有兩個對稱的鰭; ·與身體相比,頭部顯得很短,但有兩隻出奇大的眼睛; ·有8只佈滿吸盤的胳膊; ·有一個堅硬得像鸚鵡的喙一樣的嘴; ·有兩條長長的進食用的觸鬚,觸鬚的頂端像一個大頭木棒佈滿了吸盤; ·有一根噴墨管從袋狀包裹物上伸出。 迄今為止,人們對巨型烏賊的瞭解主要還是限於解剖學上的認識,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 ·能長多大: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人們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烏賊長18.3米***包括觸鬚***,重1噸,它的屍體在岸上被發現。科學家發現巨型烏賊喙的大小與其身體大小有一定的關係,由此推測一般成年巨型烏賊可長到6~12米,重50~300公斤。 ·生命週期:大多數頭足類動物的生命週期都很短,通常在2-3年的時間裡就長大成熟,不久便死去。對烏賊來說,人們可以根據它們腦部的一組骨頭來估計它們的年齡。這組被稱為“平衡器”的骨頭裡有一種組織叫“含鈣體”。通常平衡器出現在無脊椎動物的頭部,而含鈣體就存在於平衡器內的囊泡裡。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含鈣體能形成日輪,即每天長一層。在高倍顯微鏡下數一數這些日輪,科學家就能知道它的年齡。結果發現,目前已知的巨型鳥賊的最長生命週期約為5年。 ·食物:1977年,幾位科學家對三隻巨型烏賊胃內物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在這些糊狀物裡,他們發現了生活在海底的雙殼類動物、甲殼類動物,以及中層水域的竹莢魚等,甚至還發現了章魚和小烏賊的殘跡。 ·覓食:此前有兩種推測。一些專家認為,巨型烏賊利用身體的自然浮力垂著頭漂在水底,等待毫無察覺的魚群從頭部下面經過時,用長長的觸鬚把魚一個個揀起來送進嘴裡。但這樣的進食方式有一個無法解釋的問題——捕獲的東西無法滿足巨型烏賊基本的營養要求,它們怎麼生存下來呢?另一種理論認為,它們是積極的捕食者,常常埋伏起來伺機出擊。這就意味著它們必須把鬼鬼祟祟和迅速出擊結合得天衣無縫,才能捕捉到大量的食物。從解剖學的角度,巨型烏賊那大大的眼睛、無數齒狀的吸盤、強勁的吞嚥力和結實的內囊都說明只有這種方式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