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有哪些基本的分類

  海洋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分類之一,是形成和存在於海水或海洋中的有關資源。海洋資源也是有一定的分類標準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的海洋資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海洋資源的簡介

  海洋資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於海水中的化學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產生的能量、貯存的熱量,濱海、大陸架及深海海底所蘊藏的礦產資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壓力差、濃度差等。廣義的還包括海洋提供給人們生產、生活和娛樂的一切空間和設施。

  海洋資源的基本分類

  1 按照資源有無生命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

  2 按照資源的來源分類,可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資源,來自地球本身的資源和地球與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資源。

  3 按照能否恢復分類,可分為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性資源。

  4 按照資源的屬性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能源資源、空間資源和化學資源。

  礦產資源

  海底礦產知多少?

  人們已經發現的有以下六大類:

  1.石油、天然氣。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採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中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2.煤、鐵等固體礦產。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採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採量佔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採。日本九州附近海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還發現許多海底錫礦。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有20多種。中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佈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

  3.海濱砂礦。海濱沉積物中有許多貴重礦物,如:含有發射火箭用的固體燃料鈦的金紅石;含有火箭、飛機外殼用的鈮和反應堆及微電路用的鉭的獨居石;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耐高溫和耐腐蝕的鋯鐵礦、鋯英石;某些海區還有黃金、白金和銀等。中國近海海域也分佈有金、鋯英石、鈦鐵礦、獨居石、鉻尖晶石等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4.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多金屬結核含有錳、鐵、鎳、鈷、銅等幾十種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儲藏的多金屬結核約有3萬億噸。其中錳的產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鎳可用25000年。中國已在太平洋調查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其中有30多萬平方公里為有開採價值的遠景礦區,聯合國已批准其中1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分配給中國作為開闢區。富鈷錳結殼儲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開採。美日等國已設計了一些開採系統。

  5.熱液礦藏。是一種含有大量金屬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噴出的高溫岩漿冷卻沉積形成,已發現30多處礦床。僅美國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儲量就達2500萬噸,開採價值39億美元。

  6.可燃冰。是一種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的新型礦物,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碳氫化合物與水分子組成的冰態固體物質。其能量密度高,雜質少,燃燒後幾乎無汙染,礦層厚,規模大,分佈廣,資源豐富。據估計,全球可燃冰的儲量是現有石油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在上世紀日本、前蘇聯、美國均已發現大面積的可燃冰分佈區。中國也在南海和東海發現了可燃冰。據測算,僅中國南海的可燃冰資源量就達7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中國陸上油氣資源量總數的1/2。在世界油氣資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可燃冰的發現又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由於人類對兩極海域和廣大的深海區還調查得很不夠,大洋中還有多少海底礦產人們還難以知曉。

  食物資源

  海洋食物資源

  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目前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還有南極的磷蝦,每年都產50多億,我們只捕撈1億~1.5億噸,就能達到全世界魚蝦捕撈量的一倍還多。

  海洋食物鏈

  在海洋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食物關係,呈食物金字塔的形式。

  海洋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報告:處在這座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是各種矽藻類。

  它們是海洋中的單細胞植物,其數量非常之巨大。我們假定,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矽藻類是454千克。在這一層的上邊是微小的海洋食草類動物,或者叫浮游動物。這些動物是以矽藻為食而獲取熱量。這一層的動物要維持其正常生活,需食用45.4千克矽藻。那麼,再上一層是鯡魚類,鯡魚為獲取熱量,維持生命,需食用4.54千克的浮游動物。當然,鯡魚的存在又為鱈魚提供食物,顯然,鱈魚又是更上一層動物的食物了。鱈魚為獲取熱量和正常生活,需要食用454克的鯡魚為食。不難看出,每上升一級,食物以10%的幾何級數減少;相反,每下降一級,其食物量又以10%幾何數而增加。呈一個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型。通過海洋食物網建起的金字塔,經過四至五級的能量依次轉移,維持各生命群體之間的平衡。當接近海洋食物金字塔的頂端時,生物的數目比起底部來說,變得非常之少。在海洋中,處在頂部的是海洋哺乳類,如海獸等。

  海水能源

  海水不但可以通過其熱能和機械能等給我們電能,從海水中還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樣的燃料——鈾和重水。鈾在海水中的儲量十分可觀,達45億噸左右,相當於陸地總貯量的4500倍,按燃燒發生的熱量計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

  海洋藥物

  鮑可平血壓,治頭暈目花症;海蜇可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海馬和海龍補腎壯陽、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用龜血和龜油治哮喘、氣管炎;用海藻治療喉嚨疼痛等;海螵蛸是烏賊的內殼,可治療胃病、消化不良、面部神經疼痛等症;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們常用它滋陰養顏;用鱈魚肝製成的魚肝油,可治療維生素A、D缺乏症;海蛇毒汁可治療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經痛等。另外人們還從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療白血病、高血壓、迅速癒合骨折、天花、腸道潰瘍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藥物。

  如果不注意適量開採,資源將利用完!

  油氣資源

  世界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其石油資源量約佔全球石油資源總量的34%。世界海洋油氣與陸上油氣資源一樣,分佈極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數十處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氣含量最豐富的數波斯灣海域,約佔總貯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

  在世界海洋中已找到了581處油田。其中,歐洲和地中海25個,北海110個,義大利、北亞得裡海20個,黑海和裡海17個,南美洲43個,非洲近海27個,西非近海85個,波斯灣60個,印度次大陸沿岸海域2個,遠東近海23個,印度和馬來西亞近海15個,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近海3個,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12個,南部吉普斯蘭德海盆19個,北海近海44個,美國墨西哥灣16個。

  據Mackay諮詢公司分析,亞太地區海洋油氣資源將成為全球海洋油氣工業發展的引擎。亞太地區將成為繼北海和墨西哥灣後,全球海上油氣工業的第三大戰略區。到2008年,亞太地區海洋油、氣產量將分別佔世界海洋油、氣總量的17%和25%,分別比2002年增加84%和116%。亞太地區的海上油氣工業預計將是世界八大區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預計到2008年,亞太地區海洋油氣總投資將比2002年增加65%,達到299億美元,佔世界海上油氣總投資的19.5%。2002~2008年,亞太地區海上油氣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印度、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其中2008年,馬來西亞海上油氣投資預計將佔亞太地區的18.5%,居首位。

  中國南海油氣資源潛力大。據中國海南省政協提案提供的資料,到目前為止,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km²,而發現的石油儲量有55.2億t,天然氣儲量有12萬億m³。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為230億~300億t,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海洋油氣主要聚集中心之一。

  海洋資源的海上交通

  各港口之間,承擔著中國進出口物資70%以上的航運任務,還在國外承擔了一部分第三國的貨載。

  中國的遠洋航線以主要海港為起點,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這些航線把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區域聯絡起來。其中東行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東行到日本,並經日本東渡太平洋抵達北美和拉美各國,然後再通過巴拿馬運河到達加勒比海地區和北美、拉美各國的東海岸。南行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起南行到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西行航線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航線,由中國各港口起先經南再往西航行,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紅海、過蘇伊士運河,入地中海,出直布羅陀海峽,才進入大西洋。還有一條航線,經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大西洋。西行航線可達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各國港口。北行航線主要抵達朝鮮、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海港。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中國現狀的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