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最長的搞笑地址

   是哪裡大家想知道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答案吧。

  昭烏達盟:昭烏達

  地理位置

  昭烏達盟:昭烏達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境內,也是赤峰市的前身。“昭”,蒙古語中有丘陵、廟宇、百數之意,這裡是泛指複數而言。“烏達”,蒙古語意柳樹。昭烏達地方盛產柳樹,周圍草場肥美,蘆荻叢生,灌木成蔭,水流縱橫,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昭烏達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市政府駐松山區。赤峰市佔地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也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歷史簡介

    清朝起稱昭烏達盟***蒙語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設赤峰縣,得名於市東北的褐色孤峰,蒙語稱“烏蘭哈達”,意為“赤峰”。

  1945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熱河省,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赤峰市南部分別屬於熱遼行政公署設定的熱中專區、二十二專區和熱遼專區;北部先屬東蒙自治政府設定的昭烏達省和熱北專區,後屬昭烏達盟。

  1953年4月,昭烏達盟人民政府改稱昭烏達盟行政公署,受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領導。1954年5月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昭烏達盟公署改稱昭烏達盟人民政府,政府設在巴林左翼旗林東鎮。1954年12月,熱河省建制撤銷、將赤峰縣、烏丹縣、寧城縣、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漢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1958年設赤峰市。1958年9月末,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個,年底併為168個。

  1962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赤峰縣建制,從原赤峰市劃給赤峰縣19個公社,並將翁牛特旗的官地、崗子、大碾子3個公社劃歸赤峰縣,全縣共22個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屬烏敦套海劃歸翁牛特旗。1969年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昭烏達盟建制,設立赤峰市***地級***,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喀喇沁旗山前公社和馬蹄營子公社的公格營子、西六家、四家、喇嘛地、嶺上五個大隊,樓子店公社的三道營子、四道營子、喬家窩鋪三個大隊,甸子公社的望甘池、昌盛遠兩個大隊與原赤峰縣的行政區域合併,重新劃分,撤銷原赤峰市***縣級***改設紅山區、撤銷赤峰縣改設郊區,新設定元寶山區,共三個市轄區。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赤峰市郊區更名為松山區。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蘇木基層政權,實行政社分開。全市重建鄉181個,蘇木45個、鎮46個、街道辦事處12個。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赤峰市總人口4435737人。其中: 紅山區 318512人、元寶山區 297035人、松山區 538176人、阿魯科爾沁旗 297090人、巴林左旗 332550人、巴林右旗 174275人、林西縣 235947人、克什克騰旗 242957人、翁牛特旗 464211人、喀喇沁旗 362458人、寧城縣 591684人、敖漢旗 580842人。

  2005年,根據《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同意赤峰市區劃調整的批覆》,將喀喇沁旗馬蹄營子鄉劃歸赤峰市元寶山區管轄,赤峰市松山區文鍾鎮劃歸赤峰市紅山區管轄。從2005年10月31日起,馬蹄營子鄉由元寶山區接管,文鍾鎮由紅山區接管。 赤峰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7個旗。 赤峰市 面積90275平方千米,人口460萬人。

赤峰歷史燦爛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考古證明,赤峰地區從有人類活動開始,已經有10000餘年的歷史和8000年的文明史。是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以及遼文化的發源地,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先商、山戎、東胡、匈奴、烏桓、庫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諸多古代民族在這裡遊牧漁獵,繁衍生息。多姿多彩的歷史文化,給赤峰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蹟,目前,全市發現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存共有6800餘處,佔內蒙古自治區的近一半,其中重要發現達160餘處。文物保護單位共311處,其中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遼上京、遼中京、興隆窪、大甸子、瓦缸窯、慶陵等7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在這些文化遺存中出土了一大批尚玉、崇龍的彩陶、青銅文物,尤其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玉龍,被譽為"天下第一龍"。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與地貌特點,造就了赤峰市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山峰、沙漠、森林、湖泊、溫泉、冰臼、珍稀動植物一應俱全。著名的自然景觀有達裡觀鳥、雲杉神樹、黃崗林海、紅山碧池、貢格爾草原、勃隆克大漠、布日墩沙湖、大青山冰臼、熱水塘溫泉,被譽為"赤峰十景"。尤其難得的是,赤峰境內有廣大區域未受過任何工業或城市汙染,保持著原生狀態,藍天白雲、明月星空、芳草綠地、白沙碧湖,可謂真山真水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