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健身有哪些注意要素

  走路健身成為了如今白領們的新興運動,可是大家知道走路健身也是需要注意一些要素的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走路健身注意要素

  1、注意走路的姿勢

  每天上下班途中,只要能走路時就儘量走路。走路的姿勢非常重要,挺胸、收小腹,臀部夾緊,千萬不要弓腰駝背。如果走路時不緊縮小腹,不管你走多少路,也無法刺激你的腹部肌肉,你的小腹就不會縮小。此外,駝背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感,降低走路的運動效果。

  2、加大走路的步幅

  將走路作為一種減肥的運動,就不能像平常散步一樣隨便,要適當加大步幅,只有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才能運動你的大腿肌肉,避免蘿蔔腿出現。

  3、後腳跟先著地

  後腳跟先著地,而不是整個腳底平放在地面上。將重心放在前腳,每跨出一步,須按照後腳跟、腳心、腳尖的順序著地。這樣走路,後腳跟會自然上提,腿的曲線就會變得緊實勻稱。

  4、甩包練手臂

  女性外出一般都會攜帶提包,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可以把它當成“微型運動器械”前後甩動,這種甩提包的動作可以鍛鍊手臂肌肉。但要注意如果提包過重就不要前後甩動了,不然不僅容易損傷肩關節,還可能打傷周圍的路人。

  錯誤的走路健身方式

  1、姿勢不良

  人們走路最容易犯的姿勢錯誤包括兩種:低頭,或者頭抬得過高導致身體後仰。這兩種姿勢都可能導致身體失去平衡,讓背部下方肌肉受到過大壓力,從而可能拉傷和疼痛。

  糾正方式: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視前方,脖子和身體保持成一直線。走路時多留意自己的身體姿勢,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2、身體太鬆垮

  甩手幅度過大,腳步太大,落地跺腳,這些都是常見的走路中身體鬆垮的現象。違背常規走路的人,不但會影響速度,而且可能引發脛部發炎和痠痛。

  糾正方式:保持手臂緊貼身體,擺臂幅度太大會浪費太多能量。最理想的甩臂模式是保持手臂彎曲90度,手肘貼緊身體,向前及向後擺動。與此同時,雙腳邁出的步幅應該統一,並保持正常距離,步幅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影響速度。測量正常步幅的方法很簡單,伸直你的一條腿,腳跟接近地面但不著地,然後身體前傾,這時前腳腳跟落地的位置,就是你正常情況下的合理步幅。至於落地時應該稍微輕一點,重重踏步只會浪費了原本應該向前的能量。

  3、裝備不對

  很多走路的人帶了大量“行李”,卻都是沒用的,反而忘了最不可或缺的東西,例如飲水。專家提出警告說,攜帶過多東西,會影響走路健身。

  糾正方式:減負。跟通常的看法不同,人們總覺得負重走路效果更好,但專門研究走路的瑪麗琳·巴奇博士指出,帶了太多東西,走路就會減速,而且肩膀和手臂還可能因為負擔過重而受傷。如果你需要帶重物,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揹包。而且,必須隨身攜帶飲水,據斯坦所說:“很少走路的人補充了足夠的水分。”

  4、開始速度太快,結束時直接停步

  很多人都覺得走路很普通,因此沒必要熱身和放鬆,並且覺得這樣更節約時間。然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遲早都會付出代價,例如受傷,身體某些部位痠痛等。

  糾正方式:慢速起步,前5分鐘可散步,然後逐漸加速,從去“趕一個約會時走路的速度”,提高到“約會遲到5分鐘的走路速度”。結束前5到10分鐘開始降低速度,進行放鬆,讓身體逐步冷卻下來。此外,在停步後,最好做做伸展運動,拉伸手腳。

  5、線路重複

  每個人都知道鍛鍊越有趣越好的道理,但專家指出,很多人卻懶於規劃線路。“許多步行者不願意計劃好線路來保持步行的趣味,他們總是走同一條路,然後又自己覺得沉悶。”

  糾正方法:改變場景,走不同的路,偶爾可嘗試爬山。步行期間可嘗試變速,例如極速走30秒,然後放鬆90秒;或者走更長的距離,這樣可以進一步挑戰個人體能,但專家建議每週步行的距離最多隻適宜提高5%。而且,偶爾應該休息一兩天,避免過勞。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