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藥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附子的藥理作用雖然非常多,但是一些服用事項以及毒副作用也是需要注意的。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附子的藥理作用及注意事項。

  附子的藥理作用

  ***l***強心,肺腎元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採用中藥血清藥理研究方法,觀察到口服附子粗製劑後,動物血清有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加快 心肌收縮速度的作用,給藥2小時後含藥血清作用達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確合強心成分,並且此成分口服有效。附子用藥過量可引起心律不齊。

  從附子中提取的去甲烏藥鹼***DMC***是附子強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豬毛菜鹼也有強心作用。去甲烏藥鹼正性肌力作用顯著,在濃度降低至 10-9g/ml時,對蟾蜍離體心臟仍有強心作用。去甲烏藥鹼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關係,在 10-9- 5 ×10-8g/ml範圍內,可使心收縮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 15%-80%。麻醉犬和豚鼠靜脈滴注去甲烏藥鹼每分鐘2μg/kg,可使收縮期左心室內壓力***LVP***分別上升 12%和58%,左心室內壓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別增加 73%和 26%。靜脈滴注戊巴比妥鈉,或用N2飽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實驗性心力衰竭動物模型,去甲烏藥鹼可使衰竭心臟收縮幅度恢復正常。由此可見,去甲烏藥鹼對離體和在體心臟,正常和衰竭心臟,均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

  研究認為,去甲烏藥鹼是β受體部分激動劑,其強心作用與興奮β受體有關。

  ***2***對血管和血壓的影響

  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迴圈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烏藥鹼靜脈注射有明顯擴張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狀動脈血流量。腦血流量及股動脈血流量明顯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滯。

  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研究證明,去甲烏藥鹼是降壓有效成分,具有興奮β受體及阻斷al受體的雙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為a受體激動劑,去甲豬毛菜鹼對β受體和a受體均有興奮作用,二者是升壓作用有效成分。

  ***3***抗休克

  心腎陽衰證所見的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與現代醫學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陽救這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附子及其複方製劑如參附湯、四逆湯對失血性休克、內毒素性體克、心原性休克及腸繫膜上動脈夾閉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動脈壓,延長其存活時間及存活百分率。對內毒素休克大能明顯改善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和心臟指數。對缺氧性、血栓閉塞性休克等亦有明顯保護作用。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與其強心的有效成分去甲烏藥鹼相關外,去甲豬毛菜鹼對β受體和a受體均有興奮作用,能興奮心臟,加快心率,收縮血管,升高血壓;氯化甲基多巴胺為a受體激動劑,亦有強心升壓作用。

  由此可見,附子的抗休克作用,與其強心,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以及擴張血管,改善迴圈等作用有關。

  ***4***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去甲烏藥鹼對異搏定所致小鼠緩慢型心律失常有明顯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傳導,加快心率,恢復竇性心律。對甲醛所致家免竇房結功能低下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使竇房結與房室結功能趨於正常,S-T段及T波恢復正常。

  另外,附子正丁醇、乙醇及水提物均對氯仿所致小鼠室顫有預防作用。附子水溶性部分可對抗烏頭鹼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為明顯。以上說明附子對心肌電生理有不同影響,可能與所含不同成分有關。

  附子劑量過大,可導致心律失常,應引起注意。

  ***5***心肌保護作用

  附子注射液靜脈注射,能顯著對抗垂體後葉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對心電圖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去甲烏藥鹼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附子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與增加心肌血氧供應有關。大鼠在冰水應激狀態下,因內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導致血小板聚集,並引起心肌損傷。附子水煎劑能對抗此種應激性損傷,對心肌有保護作用。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延長生存時間,減少死亡數。此作用與附子強心、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關。50%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顯著提高小鼠對常壓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長小鼠在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提示其對心、腦有保護作用。

  ***7***抗炎、鎮痛

  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症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附子煎劑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對甲醛、蛋清、組織胺、角叉菜等所致大鼠足跖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烏頭鹼類生物鹼也有抗炎作用。

  附子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過多途徑實現的。附子可使動物腎上腺中維生素C和膽固醇含量減少,尿中17-羥類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細胞降低,鹼性磷酸酶和肝糖原增加。

  進一步用放射免疫法觀察到,腹腔注射烏頭鹼,可使大鼠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含量呈劑量依賴性增高。

  以上說明附子是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骨上腺皮質系統發揮抗炎作用的。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可見到下丘腦室旁核CRH神經細胞及正中隆起神經纖維明顯增多增深。提示附子增強腎上腺皮質系統作用,可能是通過興奮下丘腦CRH神經細胞所致。

  另有實驗發現,動物切除雙側腎上腺後,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說明附子除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外,本身可能還具有皮質激素樣作用。

  生附子及烏頭鹼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反應。生附子能明顯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壓致痛法的痛閾值。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煎醇沉液對熱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烏頭鹼是附子所含雙酯型二萜生物鹼,既是毒性的成分,又是鎮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8***對陰虛、陽虛證動物模型的影響

  研究表明,陰虛證表現為交感神經-β受體-cAMP系統功能偏亢;陽虛證表現為副交感神經-M受體-cGMP系統功能偏亢。對甲狀腺機能減退陽虛證模型動物,附子能減少M受體數量,降低CGMP系統反應性,使之趨於正常。而對甲亢和氫化可的鬆所致的陰虛證模型動物,附子可使β受體數量增加,CAMP系統的反應性進一步升高。

  所以,附子可使陰虛證進一步惡化,使陽虛證得到改善。另外,虛寒證時內分泌和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均處於低下的狀態,其腦中去甲腎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

  而附子可使腦中的NA、DA和5-HT的含量呈反向變化,提示附子還可通過對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來調整機體到平衡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從分子水平闡明瞭附子的助陽機理。

  ***9***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附子煎劑可抑制胃排空,但卻能興奮離體空腸自發性收縮活動,而具有膽鹼樣、組胺樣的作用。生附子、烏頭鹼對大鼠離體迴腸肌則有收縮作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故可能與興奮膽鹼能神經系統有關。附子水煎劑還能抑制小鼠水浸應激性和大鼠鹽酸損傷性胃潰瘍的形成。

  附子的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且需要根據自己的詳細情況用藥,適當用量,過猶不及,因附子含有毒性成分烏頭鹼,主要對心肌、迷走神經、末梢神經又興奮麻痺作用,中毒症狀如舌尖麻木、肢體麻木,有蟻走感,頭暈、視力模糊,噁心,嘔吐等,最嚴重至危及生命。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因有毒,內服須經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①《本草經集註》: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甘草、黃芪、人蔘、烏韭、大豆。

  ②《品彙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綱目》:畏綠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鹽,下達命門。

  ④《本草匯言》:若病陰虛內熱或陽極似陰之證,誤用之,禍不旋踵。

  附子的毒副作用

  烏頭鹼的毒性極強, 給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295mg/kg.熟附片煎劑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口服為17.42g/kg, 靜注為3.516g/kg.加工附子的毒性明顯降低, 口服的半數致死量在100g/kg以上.去甲烏藥鹼小鼠靜注的半數致死量為58.9mg/kg, 一次腹腔注射和口服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300mg/kg和3.35g/kg.烏頭鹼、附子的中毒症狀相似, 表現為心率變慢, 傳導阻滯, 室性期外收縮,室性心動過速, 甚至心室顫動, 大劑量的阿托品對中毒的心電圖有改善作用, 但不能防止動物死亡.如與甘草或乾薑同煮, 附子的毒性則大為降低.亦有實驗表明: 甘草對小白鼠及蟾蜍心臟***在體及離體***的烏頭鹼中毒無解毒作用, 因此, 甘草解烏頭毒, 可能與烏頭的炮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