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白鮮皮,中藥名。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剝取根皮,切片,乾燥。現在,就來看看以下兩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白鮮皮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藥材簡介】為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乾燥根皮。均為野生。主產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地。春、秋季採挖,去掉鬚根和外部粗皮,抽出木心,切片、晒乾。生用。

  【美容功效】清熱燥溼,祛風解毒。

  【美容方法】

  1、用於溼疹、面板瘙癢本品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祛風止癢,可治療溼熱瘡毒,溼疹疥癬。治療溼熱瘡毒,常與蒼朮、苦蔘、銀花等燥溼解毒之品同用。治療溼疹、疥癬,面板瘙癢,常與苦蔘、防風、地膚子等同用,內服、外洗均可。

  2、用於扁平疣、面斑治療扁平疣,可與白礬同用,煎湯外洗。治療面斑,常與生地、熟地、當歸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虛寒患者慎用。

  【按語】本品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祛風止癢,歷來為面板溼癢諸證所常用,可謂是傳統治療面板損容性疾病的常用之品。本品治療溼癢諸證,無論內服、外用皆可。現今有以本品配入膏霜劑,作為除癢潤膚、燥溼清熱之品,外用治療溼癢面板諸證的應用。

  【配方】

  白鮮皮散:白鮮皮、防風、人蔘、知母***焙***、沙蔘各一兩,黃芩三分。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臥服。治面板瘙癢。***《聖濟總錄》***

  【本草文獻】

  ***1***《本草經疏》:“主頭風有火證,性寒而燥,能除溼熱。”

  ***2***《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是太陰、陽明經去溼熱藥也。”

  ***3***《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疹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

  白鮮皮[bái xiān pí]

  

  【原名】白鮮皮【別名】白鮮;白羊鮮;地羊鮮;北鮮皮;白蘚皮;臭根皮;白先皮;白癬皮;白羶;白羶

  【藥性】寒性

  【藥味】苦;鹹

  【歸經】脾經;肺經;小腸經;胃經;膀胱經

  【功效】祛風,燥溼,清熱,解毒

  【主治】治風熱瘡毒,疥癬,面板癢疹,風溼痺痛,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禁忌】虛寒證忌服。

  【現代藥理研究】

  1.白鮮皮有抗菌、驅蟲作用。

  2.白鮮皮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①興奮心臟。白鮮鹼可興奮離體蛙心,使心肌張力、心臟輸出量及搏出量增加,還可使兔離體耳部血管收縮。②抗心律失常,其有效成分是花椒鹼。③升血壓。所含茵芋鹼有麻黃鹼樣作用,能使麻醉貓血壓上升,並能擴張冠脈,增強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3.白鮮皮有抗炎作用。

  4.白鮮皮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

  5.白鮮皮對子宮和腸平滑肌有影響。

  6.白鮮皮有耐缺氧、抗疲勞作用。

  7.白鮮皮有升白細胞作用。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一、清熱解毒功效

  白鮮皮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白癬皮的性味寒,具有可以很好的清熱解毒,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對於一些熱性疾病來說有很好的調理的作用。

  二、祛風燥溼作用

  白鮮皮具有祛風燥溼作用。白鮮皮入腸經,也能入肺經,身體有風溼火是燥熱等不適可以用白癬皮來祛風燥溼。白鮮皮可以有祛風溼的作用,對於出現的風溼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而且也可以有調理體質的作用。

  三、清熱利溼作用

  白鮮皮具有清熱利溼作用。我們都知道,想要養生就得排溼,白癬皮的性味寒,身體的溼熱可以用白鮮皮來調理,具有清熱解毒祛溼的效果。

  四、清肺止咳之功

  白鮮皮具有清肺止咳之功效。對於內熱感冒引起的痰多咳嗽,鼻子乾燥,乾渴等情況,白鮮皮可以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可以起到清肺止咳的效果。

  五、解熱的作用

  白鮮皮根皮有解熱作用,給發熱***溫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劑,能使體溫下降。狗靜脈注射另一種白鮮皮浸膏,能縮短血凝時間。它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可以有降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