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艾灸怎樣養生有什麼方法

  艾灸是中醫鍼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那麼夏季艾灸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有夏季艾灸養生的方法,歡迎參閱。

  夏季艾灸養生的方法

  艾灸常見的五種方法

  1.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面板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面板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面板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

  1.2、間接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面板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釐米、厚約0、2-0、3釐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面板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痺痛等。

  1.3、艾卷灸

  艾條灸 是取純淨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釐米長、20釐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釐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藥條。

  1.4、溫鍼灸

  溫鍼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釐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1.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面板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實用的艾灸養生方法

  2.1、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裡、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溼、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2.2、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痠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2.3、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洩、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祕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裡艾灸。


1.立冬的艾灸養生方法有哪些

2.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3.冬季艾灸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