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的鑑別診斷技巧有什麼

  對於高血壓病大家都會和高血壓進行混淆,其實這兩者是不一樣的,那麼對於高血壓病的疾病鑑別診斷你知道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高血壓病的鑑別診斷,希望能幫到你。

  高血壓病的鑑別診斷

  1.慢性腎臟疾病

  慢性腎臟病早期均有明顯的腎臟病變的臨床表現,在病程的中後期出現高血壓。腎穿刺病理檢查有助於診斷慢性腎小球腎炎;多次尿細菌培養和靜脈腎盂造影對診斷慢性腎盂腎炎有價值。糖尿病腎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腎血管疾病

  腎動脈狹窄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之一。高血壓特點為病程短,為進展性或難治性高血壓,舒張壓升高明顯***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連續性或收縮期雜音,血漿腎素活性增高,兩側腎臟大小不等***長徑相差>1.5cm***。可行超聲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放射性核素腎顯像,腎動脈造影等以明確。

  3.嗜鉻細胞瘤

  高血壓呈陣發性或持續性。典型病例常表現為血壓的不穩定和陣發性發作。發作時除血壓驟然升高外,還有頭痛、心悸、噁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視力減退、上腹或胸骨後疼痛等。典型的發作可由於情緒改變如興奮、恐懼、發怒而誘發。血和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產物的測定、胰高糖素激發試驗、酚妥拉明試驗、可樂定試驗等藥物試驗有助於作出診斷。

  4.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典型的症狀和體徵有:①輕至中度高血壓;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發作性肌無力或癱瘓、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凡高血壓者合併上述3項臨床表現,並有低鉀血癥、高血鈉而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應考慮本病之可能。實驗室檢查可見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降低。

  5.皮質醇增多症

  垂體瘤、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所致,表現為滿月臉、多毛、面板細薄,血糖增高,24小時尿遊離皮質醇和17羥或17酮類固醇增高,腎上腺超聲可以有佔位性病變。

  6.主動脈縮窄

  多表現為上肢高血壓、下肢低血壓。如患者血壓異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縮期雜音,應懷疑本症存在。CT和MRI有助於明確診斷,主動脈造影可明確狹窄段範圍及周圍有無動脈瘤形成。

  高血壓如何鑑別

  1、糖尿病與高血壓

  鑑別標準: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疾病,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在診斷糖尿病患者時,應警惕患者是否合併高血壓。

  2、腎實質性高血壓

  鑑別標準:腎實質性高血壓佔全部高血壓人數的5%~10%,是由各種腎實質性疾病引起的。

  3、腎血管性高血壓

  鑑別標準:腎血管性高血壓是由於各種病因導致的一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及其分支狹窄進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

  4、戈登綜合徵

  鑑別標準:也被稱為家族性高鉀性高血壓,是高血壓、高血氯、低腎素性高血壓。

  5、鹽敏感性高血壓

  鑑別標準:可理解為由於高鹽的攝入所引起的血壓升高。人群內個體對鹽的攝入呈現不同的血壓反應,存在鹽敏感性問題。

  6、白大衣高血壓

  鑑別標準:指患者在診所檢查時所測量的血壓偏高,但是在診所以外的環境中血壓則正常,且動態血壓監測正常。

  7、假性高血壓

  鑑別標準:老年人、糖尿病、嚴重動脈硬化、尿毒症等患者在使用普通袖帶測壓法測量的血壓值高於動脈穿刺所測量的血壓值。

  8、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鑑別標準:由於腎上腺皮質發生病變分泌過多的醛固酮,導致機體內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多,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受到抑制,臨床上表現為低血鉀、高血壓。

  9、嗜鉻細胞瘤

  鑑別標準:腎上腺外的嗜鉻細胞瘤可發生於自頸動脈體至盆腔的任意部位,可能會引起血壓異常與帶血紊亂症候群,這種血壓異常多表現為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與高血壓病的區分

  高血壓只是一個症狀,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許多疾病如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柯興綜合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但由於這種高血壓是繼發於上述疾病之後,通常稱為繼發性高血壓或症狀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約佔高血壓病人的90%以上。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臨床上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徵,但隨著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腦、腎等臟器受累,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等併發症。

  由於病因病理不同,治療原則也不相同。原發性高血壓只有積極治療高血壓,才能有效地防止併發症;而繼發性高血壓首先是治療原發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發展,僅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是很難見效的,所以,臨床上遇到高血壓病人,必須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壓,才能診斷為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