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常遇到哪些問題

  現在數碼單反相機的效能日漸提高而價格卻節節走低,不到5000塊的入門級數碼單反套機大大的推動了DSLR的普及化,原本選擇高階DC的使用者幾乎全面而又堅決的轉向了入門級單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單反相機的必知常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P檔和全自動的區別

  剛接觸到數碼單反相機的朋友們會很奇怪的發現相機的模式撥盤上除了表示自動曝光的P檔之外,還有一個全自動擋,這兩者的功能有何區別呢?難不成是廠商吃飽了撐的?先看下圖,分別屬於4家不同廠商的數碼相機模式撥盤照片。這是在論壇中出現的比較多的一個疑問,但一直沒有怎麼說清楚。

  實際上P檔是在TV和AV這兩種半自動曝光模式之後出現的全自動曝光模式,P和綠區全自動的區別就在於P檔之下你可以自由的設定光圈,ISO,測光模式,連拍模式,焦點等等,而綠區全自動則將所有的控制權都交給了相機,使用者一個選項也不能調節,是真正的傻瓜全自動模式,至於其他的場景模式,比如運動,夜景之類的則是綠區全自動的變種,是已經設定好傾向的曝光模式,比如人像模式相機在設定曝光引數時會偏向大光圈,而運動模式則會偏向高速快門,風景模式和微距模式會偏向使用小光圈等等

  光學防抖

  防抖技術在近年來開始從高階鏡頭向低端鏡頭普及,除了需要提高ISO犧牲來實現的電子防抖和犧牲有效畫素來實現的數碼防抖之外,真正有意義的光學防抖技術主要分成兩大類,一種是以佳能IS***hift-type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technology,簡稱IS***為代表的鏡身防抖技術,另一種是以美能達AS***Anti shake***為代表的機身防抖技術,孰優孰劣一直是廣大愛好者們爭論不休的月經話題,讓我們先從這兩者的工作方式上說起吧。

  佳能首創了IS系統,其他廠商也有類似的技術,比如尼康的VR,騰龍的VC***Vibration Com-pensation*** ,適馬的OS***Optical Stabilizer***,松下的Mega OIS***Mega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等等,鏡身防抖系統的作用原理是在鏡頭內部搭載了加速度感測器,感知鏡頭的運動情況之後移動鏡頭中某一片或一組鏡片來補償鏡頭運動造成的影象位移。

  機身防抖的作用原理其實和鏡身防抖的差不多,只不過從加速度感測器當中感知到的機身運動狀態型號被用於移動影像感測器來補償影象位移,這項技術最早由美能達開發出來,發展到現在三星的OPS***Optical Picture Stabili-zer***,索尼的SSS***Super Steady Shot***,賓得***SR,Shake Reduction***,效果最好的當屬奧林巴斯的IS***Image stabiliser***。

  金屬鏡身和塑料鏡身的優缺點

  專業鏡頭為了保證堅固和可靠性一般都會使用金屬鏡身並輔以防水密封處理等,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金屬鏡身好於塑料鏡身的觀點,雖然這種觀點並沒有錯,但作為我們一般的愛好者來說畢竟金屬和塑料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鏡頭成像的是鏡片,又不是鏡筒,何必那麼去在意呢。

  金屬鏡筒的優點在於堅固耐用,強度較好也比較耐磨,而缺點就是比較貴,重量較大,另外一些全金屬的鏡頭在對焦時速度慢到令人髮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蔡司給索尼阿爾法系統做的135ZA和85ZA。而塑料鏡筒則重量輕,對焦速度快,另外也便於加工,成本較低,售價也較為平易近人。

  點測光重要性

  高階機身和入門級機身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是否支援2%-3%的點測光,在膠片機時代,點測光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功能,很多人以此決定在各家同級的單反機身中到底選擇哪一個,到了數碼時代,實際上點測光功能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大容量的儲存卡可以讓你暢快的使用包圍曝光模式,曝光+-2檔可無損調節的RAW格式檔案則無疑讓你的後期餘地又大了許多,最後,單反機身上的LCD顯示也越來越準確,能讓你及時的發現曝光有問題的照片並且就地重拍,在這種情況下,機身最基本的偏重中央測光模式已經足夠應付幾乎所有場景了,對於點測的需求就顯得不那麼迫切和必要了,所以新使用者們大可不必糾纏於一個小小的點測。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