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電腦選購主機板的五大誤區

  組裝電腦選購主機板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畢竟主機板是搭載所有電腦配件的一個載體,其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電腦穩定性,也可能會影響其它電腦硬體效能最大發揮,下面是組裝電腦選購主機板五大誤區,希望小編整理的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選購主機板的誤區一:PCB層數越多越好

  PCB是主機板的板基,是主機板上所有元器件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平常熟知的CPU、顯示卡、音效卡等都是藉助它才能實現正常工作的。目前的主機板,多由4-8層甚至更多的PCB層組成。

  當然,這一結論只是基於理論上的,實際上,由於各主機板廠商採用的技術不同、設計有別,每層可合理容納的元器件總數量並不相同。在合理的範圍內,一層PCB上整合1000個元器件和將它們分散分佈到兩層PCB上,效能和效果並無不同。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4層PCB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要了,至於再多幾層的PCB,通常是為特殊使用者設計的,比如超頻使用者。由於超頻會提高電源的供給,同時會讓各元器間之間產生更強的干擾訊號,這時候,更多層的PCB會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選用層數更多些的PCB當然就是明智之舉。

  和4層PCB相比,6層PCB的主機板超頻效能大概會提高5%左右,其價格則會比4層貴出30%以上。就價效比而論,6層PGB的確沒有什麼誘人之處,至於是否值得購買,那就只能看個人的需求而定了。

  選購主機板的誤區二:以大小論質,小板效能不如大板

  在PC剛起步時代,主機板技術落後,整合度遠沒有現在這麼高,許多功能需要配上相應的擴充套件卡才能實現,如網絡卡、顯示卡、音效卡等。這時候,擁有更多擴充套件插槽的ATX大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受大眾青睞的產品,而與之相反,擴充套件性不強的MATX和MINI-ITX等小型主機板,就難免成了姥娘不親、舅舅不愛的雞肋產品。這一印象,隨著時代的發展,被一些人頑強地繼承了下來,並進而發生扭曲,最終演變成了小板效能不如大板的謬論。

  實際上,主機板的效能主要取決於晶片組,和主機板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絡。現在主流級別的晶片組,完全可以做在ITX和MATX板型上。而一些主機板廠商,為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也會在同系主機板中,分別推出ATX和ITX等不同的板型。比如,技嘉的287系列,就同時推出了十款287 ATX大板和三款MATX、一款ITX小板。由於這些主機板採用的晶片組一樣,所以其基本效能毫無二致。

  主機板和大板的區別,主要在於擴充套件性方面,此外,大板的散熱性也比小板要好,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板的價格較高多,耗電量較大。所以,大板型適合於硬體高運轉速度、高熱量擴散、高耗電的電腦使用者選用,如遊戲玩家和超頻愛好者等,這些使用者或者需要安裝獨立顯示卡,或者需要提高主機板供電量,大板型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小板型則比較適合普通家庭使用者及辦公使用者選擇,環保而經濟,何樂而不為?

  選購主機板的誤區三:以色論質,黑色PCB效能一定優於其他PCB

  黑色PCB-般為一線廠商的高中端主機板採用,其售價也較其他同類產品稍高,時間一久,難免在部分朋友心中形成了“黑色PCB效能更好”的印象。其實PCB的顏色指的是電路板的顏色,而電路板的顏色則取決於上面刷的阻焊劑的顏色,PCB的顏色如何,與主機板的效能沒有關係。

  當然,這並不是說,採用黑色PCB的主機板就沒有一絲貴的理由。實際上,由於洗PCB的過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廠使用的原料和製作工藝稍差,就會因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從而導致主機板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採用黑色PCB的主機板通常會比其他顏色的稍貴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顏色通常會被用說,採用黑色PCB的主機板就沒有一絲貴的理由。實際上,由於洗PCB的過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廠使用的原料和製作工藝稍差,就會因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從而導致主機板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採用黑色PCB的主機板通常會比其他顏色的稍貴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顏色通常會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