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鑑別真偽的方法與保養措施

  古琴不僅有外觀的區別,還有真假的問題。現在老琴越來越少,有些人仿古,有的是人工斷文,那麼想要鑑別一把好的古琴的話需要掌握好什麼方法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琴鑑別真偽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古琴的鑑別真偽的方法

  看形制

  古琴的款式同樣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文化,歷代讀書人也對古琴寄予了“載道”與“言志”的厚望。隨著每個朝代審美、工藝及斫琴技術和斫琴師情趣的變化,古琴的款式也不斷豐富。

  聞氣味

  老琴琴腹內聞之會嗅到一股淡淡的沉香味。

  看琴銘

  琴銘指鐫刻在古琴背面的文字和印章,由歷代斫琴者和收藏者所為。內容一般有題名、閒文印、銘文以及藏印和跋語。

  古琴的保養方法

  第一,琴絃的保養

  古琴絃主要分為尼龍包金屬弦和絲絃兩種,古琴的尼龍包金屬弦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老一輩琴家吳景略先生與相關人士研製成功,已廣泛使用於今天古琴的習彈演奏,其特點是餘韻長、音色乾淨、價格便宜、易於保養、結實耐用、壽命長、不易磨手,是初學者的首選。還有一種是傳統的絲絃,蠶絲所制,優點是音色古樸、靜美,缺點是價格昂貴、不易維護、易斷絃、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損傷手指與指甲。絲絃更適合於有一定水平之後、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的琴友。這裡主要說一下尼龍包金屬弦的保養,這種弦內部是金屬、外皮纏繞包裹尼龍,可以承受指甲的摩擦,質量較好的尼龍金屬弦手感潤滑。注意不要讓硬物、尖銳的、粗糙的物體刮到琴絃,尼龍皮一旦刮破就可能脫絲,整根弦很可能就廢了。家裡有孩子、寵物的,要特別注意不要讓他***它***們碰到琴絃。孩子喜歡把琴當玩具、用手提著琴絃往上拽,這樣很可能用力過大將弦拽斷。寵物的爪子、牙齒很尖,很可能刮到弦。

  初學者在未學習到正確指法前,如果想自己試彈,要注意琴絃的振動方向,最佳方向是使琴絃向前斜下45度或後斜下45度振動,不要使琴絃上下振動,那樣會使琴絃直接拍到琴面產生雜音,也會使琴絃變鬆音高弄亂。

  有些品牌的尼龍金屬弦,比如質量上乘、相對較貴的“上音”琴絃,較粗的一弦、二絃,因其內部有銅合金,顏色很快會變為一種微紅色,開始可能是間雜、慢慢就整根發紅,而較細的弦則不發紅,這屬正常現象。

  初學者如果不小心弄斷了琴絃,一定要首先諮詢老師,告知具體情況,不要自行處理。最好的尼龍包金屬弦,目前正品市場價一套也不超過200,單根是三十元左右。而換弦看似容易,沒有經驗折騰一天都弄不好,可請老師幫忙。如正確使用、保養得當,最細的弦可使用二年以上,粗的弦很可能十年不斷。

  第二,漆面的保養

  傳統工藝制琴採用的多是用大漆鹿角霜按比例混合做灰胎,灰胎分層乾燥打磨,然後整體還要經過數月至一年達到一定程度乾燥,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稱“擦光法”,以達到一種溫潤的光澤效果***不同於化學漆的賊亮***。常說大漆鹿角漆胎堅硬如水泥,指甲都磕不動,沒錯,但我們常見水泥所制的牆體、構件表面時間不長也會有風化、磨損,所以不要盲目的認為傳統工藝古琴表面就很結實不用保養。通過了解歷代古琴傳世實物可知,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於經常來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損是很常見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補痕跡,更有的琴經歷代修補到如今琴的整體顏色都改變了。

  所以對於古琴漆面的保養也要重視,要防止灰塵、曝晒、吹風、水淋、驟冷驟熱、硬物刮蹭,不要靠暖氣太近。小灰粒無孔不入,有些看不見的灰粒會藏在琴絃底部,按弦彈琴時它們就會夾在弦與面板之間產生摩擦從而對面漆造成磨損,所以在彈琴前,要用軟布,或用超市裡賣的盒裝無妨布材料的溼紙巾,稍涼幹些,帶些溼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絃底部。

  練琴比較多時,琴面弦路下的面漆在按弦走音較多的地方可能產生漆面磨損,露出底下的灰胎,也屬正常現象,不影響彈奏的情況下不必管它,等以後磨損的地方多一些、常彈的部位底下都有了,已影響美觀,這時可聯絡斫琴師拿到制琴坊一併修復,重做一遍面漆即可,有信譽的制琴坊會給予保修。

  另外初學者練琴時手指上可能纏膠布,膠布的布面較粗,為減少指甲、膠布對琴面的磨損,應採用醫用“白凡士林”***藥店有***,對琴面、琴絃進行適當潤滑。

  第三,古琴的室內擺放

  製作合格的新制古琴,它的拱形結構和強度完全可以長期承受琴絃拉力,不鬆弦的情況下平放幾十年也不會出現塌腰變形現象,平時放於琴桌上即可。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晒陽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熱器的地方,要避免溼度和溫度的驟變。冬季應將琴放在相對溼度在40-55%之間的室內,室內必須有加溼器,或將琴貼近於水盆之上,至少在龍池和鳳沼下方各有一大點的水盆,要貼近一些,琴不碰到水面即可。夏季自然空氣溼度就夠了。

  如果有條件,在牆上固定有軟包或木質包裹的釘子,算好距離,掛琴於牆上,則古琴的受力會更加合理。如長期不彈琴絃應適當放鬆。新購古琴有一個穩定期,最好不要鬆弦,請老師將琴絃調到標準音高,以觀察琴體變化,一般在北方古琴在正常琴絃拉力下過冬後,請老師看看沒問題的,就算渡過穩定期了。

  第四,清潔不要使用含有溶劑的去汙、增光產品來清潔古琴

  比如"碧麗珠",雖一時光亮但長期使用會有化學成份滲入漆胎。最好用柔軟乾淨的無妨布或眼鏡布沾點純淨水每天將琴面上的手汗印與細小的灰塵擦拭乾淨。切忌用粗糙的布使勁擦,那樣極易將琴面漆磨損,也會使琴絃脫絲。

  第五,古琴的攜帶

  古琴一般都配有琴囊,有的琴還配有硬質琴盒,短途攜帶裝入琴囊即可,抱琴時應大頭朝上,琴尾朝下,注意保護琴軫、琴絃不要受到磕碰。長途旅行應將琴先裝入軟質琴囊,再裝入硬質有緩衝層的專用琴盒。如果坐飛機,有的航班允許直接放在座位上的行李架,有的航班則要求走飛機底倉託運,託運的琴應將弦適當放鬆,配套琴盒琴是正好卡在盒內的,非配套琴盒要將空隙全部用軟布塞緊。古琴不要放在受日晒的汽車內,秋冬季節更不能放在汽車裡過夜。

  古琴最忌在秋冬乾燥季節,坐飛機直接從溼潤的南方帶到北方,如不得已,則要請教老師,可以採用特殊防護措施,防止琴體因突然乾燥而變形開裂。而北方琴帶到南方,一般沒什麼問題,我國南方地區很多古琴愛好者經常從北方知名斫琴師處訂琴,未見明顯的氣候影響。而南方製作的琴到北方,很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等問題。琴材的特性是怕幹,空氣溼潤則更適宜樂器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