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什麼是創業板

  我們在炒股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股票行情軟體或者關注與股票相關的新聞報道,於是會經常看到像創業板等炒股術語,下面就讓小編為你們介紹一下吧。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機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機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特點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發展優勢

  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創業板股票的風險

  資金壓力此消彼長

  對於創業板上週以來的大幅反彈,市場人士普遍將主要原因歸結為IPO下半年重啟衝擊減弱。年內新股上市100家左右,那麼創業板今年頂多再新增數十家公司,遠弱於此前上百家公司批量上市的預期,且不會大幅改變創業板股票供求格局。因此,創業板成長股年內依然會是市場投資的稀缺資源,少部分資金的湧入就能夠啟用創業板股票的上漲。

  不過,創業板再融資的壓力隨之浮現。5月中旬,證監會正式釋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再融資辦法有益於創業板公司的長期發展,但已上市創業板公司的擴容需求無疑也會給市場帶來短期資金壓力。

  東興證券認為,按照再融資辦法中提到的條件,一季度創業板公司資產負債率大於45%,連續2年盈利,且最近2年規定實施現金分紅的公司一共有33家,大部分公司短期受制於資產負債率的條件難以啟動再融資***但上市公司採用非公開發行股票將不受資產負債率的限制***。即使如此,如果一年有30多家公司實施再融資,那麼對市場造成的抽血效應也不亞於IPO。就當前的市場而言,如果能有效控制擴容節奏那麼未必會給市場估值造成太大不利影響,但如果節奏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引發市場估值重構。

  除了再融資預期的資金壓力,創業板還面臨著二級市場的進一步拋壓,來自於高位套牢盤以及解禁股。深圳大戶楊先生是在今年一月初買入某創業板股票的,結果在股價短期衝高之後,便大幅回落,目前仍套牢十多個點。不少喜歡追逐成長股“趨勢突破”的投資者,在今年年初創業板指數創新高時加倉成長股,形成了高位的套牢籌碼。創業板要突破前期新高,還需進一步消化這些套牢盤。

  對於創業板而言,源源不斷的解禁股也對資金形成了長期壓制。據西南證券研究報告分析,今年5月份有26家創業板公司限售股解禁,為年內創業板公司單月解禁市值第二高。其中,12家公司解禁股數為限售期為36個月的首發股東持股首次解禁。從目前來看,IPO重啟衝擊減弱雖然緩解了市場對創業板估值重構的憂慮,但在再融資壓力、高位套牢盤、解禁股高峰的壓制下,創業板行情缺乏足夠的資金底氣。

  新生事物“供給不足”

  去年創業板的大牛市,得益於全球新興科技的不斷湧現,使得創業板細分行業持續誕生吸引市場眼球的熱門概念。存量資金在創業板各個板塊中輪炒,推動指數不斷上行。手遊、特斯拉、可穿戴、大資料等新概念讓投資情緒升溫。

  申銀萬國認為,對中小盤股票而言,經濟和貨幣政策是最主要的兩個變數。就這兩個變數的現狀而言,經濟整體穩中偏弱,但政府託底思維明確;同時,由於CPI和PPI都在低位,在經濟降速和通縮的風險下,貨幣政策不太可能過緊,因此反映到二級市場的市場格局就是上下震盪,短期難看到單邊趨勢性行情。在“牛市尋找彈性、熊市尋找確定性、震盪市尋找新穎性”的策略指導下,現階段仍應重點關注有實際轉型動作且具有一定轉型資源稟賦的公司。

  但今年以來,能夠讓投資者眼前一亮的新事物並不多。存量資金在今年3月份以來反而更加熱衷於“炒地圖”,作為傳統行業之一的港口企業反而取得了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股票,成為了市場領漲品種。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創業板系統性風險,與兩個因素緊密相關:一是能夠讓投資者興奮的、新的細分行業沒有出現;二是市場追捧的且認可的行業發展速度不行,體現不了盈利。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創業板股票的投資就要回歸於業績 .

  從本輪創業板反彈的情況來看,領漲的股票更多是因為短期事件驅動刺激,而非新科技、新技術的支援。網路安全、雲端計算、大資料、國產化晶片等概念股漲幅居前,但也是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要求採購的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8作業系統等資訊保安政策影響下,引來資金追捧,並非企業內生的吸引力所在。

  在蘋果、谷歌等科技企業今年推出新產品預期刺激下,藍寶石、可穿戴相關的創業板股票近期也有著較好表現,但這種機會市場早有預期,多少有點“炒冷飯”的性質。有基金經理認為,依附於蘋果、手機產業鏈、平板產業鏈,實際上是國際製造產業鏈當中的一環。這些類公司有可能會出現由新產品帶動投資機會,但需要根據具體產品銷售預期來評估相關企業的價值,其實投資的吸引力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