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的必要性

  一個家庭積累了一定的積蓄,便需要合理的理財才能以財生財。家庭理財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的效能的經濟活動。理財也就是對資本金和負債資產的科學合理的運作。通俗的來說,理財就是賺錢、省錢、花錢之道。理財就是打理錢財。那麼怎麼樣才能合理的給自己的家庭理財呢?

  ***一***《家庭理財》之養老篇講到;漫漫人生路,誰都會老,都渴望不管什麼時候都擁有快樂、富裕的生活。養老保險就是每個人手中的種子,只要按時澆灌,在需要的時候,它就會回報豐碩的果實。誠然,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傳統的靠子女、靠單位的養老方式根本不足以使老年人維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須關注社會養老保險之外的商業保險。

  1.瞭解社會養老險

  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退休時基本養老金到底是多少,由以下五部分之和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加發金額。總的說,養老金高低,取決於消費者的繳費基數、繳費時間、退休年齡。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年齡越大,到退休時得到的養老金就會越多。繳費基數並非一成不變,是根據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確定的。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以後繳費基數也將相應改變。事實上,消費者的養老保險該繳多少錢,到了退休年齡每月能領到多少錢,值得注意的是社會養老險是不具備人身保障的。

  2.商業養老險也是投資

  養老金的準備應該具備幾個特點,一是安全性,二是收益性,三是穩定性。用商業保險的方式準備養老金,能夠做到長期有計劃的強制儲蓄,保證積少成多,活到老領到老,不再擔心長壽無依靠,安全穩定,收益年年增長,有效抵禦通貨膨脹。

  養老商業保險其實屬於機構理財,本身就是組合投資。銀行固定儲蓄採用單利計息,且利息隨時波動,根本就不能低於通貨膨脹。

  3.按“原則”投保

  購買養老險時一定要搭配一些意外、大病保險,才能真正抵禦風險。另外,購買養老險應當遵循滾動投保原則。養老保險主要包括傳統養老險和兩全險。購買後者,無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身故,還是保險期滿依然健在,保險公司均要返還一筆保險金。

  4.通脹風險的控制及險種選擇

  在選擇養老保險時,可優先考慮分紅型養老保險,其次可關注萬能型終身保險,且要注意待選產品保障側重點的不同。分紅型壽險和健康險受利率影響較小,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小。萬能型保險雖然受利率影響較大,但其利率採用複利計息,再加上長時間積累,將來養老金會得到保障的。

  5.“養老”要趁早

  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有投保年齡限制,一般55歲以後很難投保養老險,即使能夠投保,難麼投資成本也很大。因此,早日投保,保費也會相對便宜。買保險要與自己的年齡、人生階段、身份相匹配,做到量力而行。購買保險要根據人生各個階段做好計劃,從保費支付角度而言,為了確保生活不受影響,不能盲目購買保險,年繳保費支出一般不要超出自己年收入的20%。

  ***二***《家庭理財》之少兒教育篇指出不同的少兒險是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市面上兒童保險品種繁多,專家介紹,少兒險基本上可以分為3類:兒童意外傷害險、兒童健康醫療險、兒童教育儲蓄及婚嫁險。專家特別提醒,在準備教育金時,有3個重點需要注意:

  首先,這筆錢在孩子需要時就必須拿出來,也就是幾乎沒有時間彈性,所以要從寬準備,從早準備;

  第二,在為孩子準備教育金時,要大概確定將來子女所需教育程度;

  第三,必須一併考慮到教育費用的上漲率。

  ***三***《家庭理財》之健康篇談到人生醫療基金的規劃,其中大病保障的問題是值得反思的問題,比如說,先後發生了眾多的名人得大病過世的例子,梅豔芳、馬華、馬季、趙麗蓉、付彪、高秀敏、陳曉旭、侯耀文等等,大病的發病率的的確確提高了***據權威資料統計:人一生長病的概為74%***,這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