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突尼西亞旅遊安全嗎

  突尼西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西亞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突尼西亞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突尼西亞旅遊攻略介紹

  必遊景點

  1浪漫的藍白小鎮

  西迪布塞距離突尼西亞市只有20公里,是突尼西亞境內最美麗的地中海村落,有“藍白小鎮”的美譽,被譽為“地球十大浪漫小鎮”之一。這個位於地中海邊峭壁上的鎮子,所有的房屋只有兩種顏色,白色的牆,藍色的門窗。始建於13世紀,曾為法國殖民地,歐洲風情依舊,處處都是藍和白相間的安達路西亞風格小屋,圓頂房屋,從山腳到山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狹窄的巷子悠長曲折,石板路旁五顏六色的陶瓷和掛畫,與蔚藍色的地中海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整個小鎮沿山勢蜿蜒而上,佈局簡單,一條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兩邊是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白色房屋,也有些小巷從屋子內伸出去。房屋都只有二三層高,最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於童話的是那白色牆上鑲嵌著的藍色鐵窗和藍色木門。阿拉伯式的蔓藤渦卷展現在鐵窗窗櫺,對稱而迷幻;木門上半部的穹頂代表清真寺的建築,門上的藍色銅釘則拼合出星星和月亮,還有弓箭、花卉等圖案。

  各色的花草,淡淡點上了眼中光亮的睫毛,輕輕呼氣聲中,掩住了驚訝的浮躁,簡單而並不華麗的異國格調。

  2迦太基古城***CARTHAGE***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迦太基古城***CARTHAGE***有3000年的歷史,坐落於比薩山頂***BYRSA***,迦太基舊城為古DIDO王朝的首都,位於突尼西亞城北17公里,其古蹟範圍遼闊,包括古羅馬人的祭壇、劇場、別墅遺址及公共浴池和供古軍商船停泊的碼頭等。

  3哈馬麥特蔚藍的海水浴場

  哈馬麥特是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多數旅館依海而建,為的是讓客人享受美麗的地中海海景。客人可以入住那裡的海灘酒店,享受和煦的海風。

  4康大維港

  蘇斯是地中海漂亮的海港城市,也是地中海南岸歐洲人最多的城市。原來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到達突尼西亞的時候都從此登岸。其北部的康大維港是地中海南部最漂亮的風景點,可乘船外出。

  5杜茲

  杜茲是突尼西亞南部最靠撒哈拉沙漠的綠洲,被視為撒哈拉的門戶,是四周被沙漠包圍的村鎮。這裡的人們仍保留著祖先飼養單峰駝的習慣。杜茲是騎單峰駱駝進行撒哈拉遠征的起點,也是四輪驅動吉普在沙漠裡帆沙衝沙的理想樂園……偉大的探險從這裡開始。

  6吉利特鹽湖

  位於杜茲西部的吉利特鹽湖***CHOTTEL-JERID***為沙漠鹽湖。這片乾枯的湖面長160公里,寬22公里。它是早期由於造山運動而隆起,據說湖底發現過鯊魚的骨骸,證明遠古的時候這裡曾經是海洋。陽光強烈時可以見到沙漠的海市蜃樓。

  旅遊小貼士

  1交通:法航、卡達航空公司每週都有數班抵達突尼西亞的往返航班。推薦從北京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的班機,每週有三次航班可經過伊斯坦布林前往突尼西亞。

  2貨幣:突尼西亞第納爾。

  3花費:對於揹包客人來講,每天的花費在20-30美元左右就可以保證你在突尼西亞境內的簡單吃住。但如果你的計劃花費在60-80美元,你將能過上非常舒適的生活,而每天100美元以上的計劃支出能使你住上非常豪華的飯店房間。***城市交通費另算***

  4飲食:中餐館鮮見,當地的食物以阿拉伯飯為主,國內的人一般吃不慣,最有名的小吃叫“COUS COUS”,將肉類與蔬菜煮熟再摻進香料後上面鋪上小米飯。

  突尼西亞風俗禁忌

  伊斯蘭教對突尼西亞人的生活影響頗大,多數突尼西亞婦女都有深居簡出,戴面紗的習俗。伊斯蘭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黃昏和夜晚各禮拜一次。每星期五的午後,還要到清真寺舉行一次集體“三麻拜”。禮拜時,他們將伊斯蘭教歷太陽年的1、7、11、12月視為“神運載月”。在這四個月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動。

  鬥羊比賽:突尼西亞最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如今,突尼西亞人利用鬥羊比賽發展旅遊業,招攬外國遊客前來觀看。1975年突尼西亞專門成立了鬥羊全國聯合會,制定出一套比賽規則,使這項活動正規化。

  撒哈拉聯歡節***DouzInternationalSaharaFestival***:每年12月份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的杜茲鎮舉行,開幕式富有特色,身披盔甲的壯士,橫槍立馬在前開路,100峰駱駝組成的佇列緊隨其後,最後面是身著民族服裝,表演民族舞蹈的婦女和兒童的行列。開幕式結束後,獨特的駱駝賽跑、鬥駱駝等精彩表演相繼開始,逐漸把聯歡活動推向高潮。入夜人們圍坐在篝火旁,一邊觀賞阿拉伯舞蹈,一邊品嚐烤羊肉的味道。

  姓氏:突尼西亞人的姓名十分有趣,有的帶有歷史色彩,有的富於政治色彩,有的名字在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重複現象非常嚴重,還有不少有影響的名字在現代人群中已經消失了。突尼西亞人的姓名一般由三部分或者四部分組成,前面為本人的名字,中間為父親的名字,後面是祖父的名字。許多姓名的組成明顯反映出是借用歷史名人的名字或者是借用古代將領的名字,不少人的姓名借用著名政治人物,如埃及前總統納賽爾執政時期,不少人叫“納賽爾”。有很多人的姓名帶有明顯的政治含義,如朱姆胡利亞***共和國***、蘇穆德***抵抗運動***、尼達爾***鬥爭***、莎利婭***革命者***、尼卡巴***工會***等。突尼西亞人的姓名重複現象隨處可見,例如在首都突尼西亞市叫“馬赫拉斯”這個名字的人很多,在莫納斯帝爾族中叫做“梅茲利”的人很多,在蘇斯族中叫做“布拉維”的人很多等。從兒童的姓名結構來看,出生在父親是突尼西亞人而母親是歐洲人的家庭中的孩子,大多姓名的第一個字母是“阿”、“哈”、“卡”等;女孩子叫做“法帖梅”、“宰奈白”、“阿依莎”的比較多等。有雙名的突尼西亞人也非常多,例如“阿卜杜勒.克利姆”、“穆罕默德.薩迪克”等。

  禁忌

  1.突尼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禁食豬肉、忌諱談“豬”字,參觀清真寺或博物館時,不可穿露背裝、短褲和高跟鞋等,應尊重當地宗教風俗。

  2.不要與當地人過多談論政治宗教等話題,不可在政府或警察部門門口照相。

  3.突尼西亞人很好客,但忌諱飯前直接提及公事。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平時左手總幹骯髒、下賤的活,是不潔淨的,右手才為潔淨高貴之手,所以,待客遞接物品都以右手為禮貌,用左手很不禮貌,甚至有汙辱人的意思。

  4.忌諱別人打聽、詢問自己的工資情況,認為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5.突尼西亞人喜歡送禮,但他們對初次見面就送禮的作法是很看不慣的,認為這樣做有行賄的企圖。

  6.忌用酒作禮品。忌諱數字“13”,認為“13”是不吉利的和厄運的象徵。

  7.突尼西亞人,尤其是商店的服務人員,特別不願聽到對方說他們賣的東西“太貴”一類的話語。

  8.突尼西亞人在飲食烹調方法上,不喜歡紅燴帶汁的菜;對沒熟透的菜也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