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旅遊攻略

  廈門大學***英文名: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國家副部級建制的重點大學,中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建立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我國唯一地處經濟特區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該校是中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廈門大學旅遊必去景點

  上弦場和建南大禮堂

  廈門大學上弦場和建南大禮堂是廈大的標誌性建築。校內樓房的命名也頗有講究,如凌雲、凌峰、映雪、囊螢、群賢、芙蓉等。

  大南校門

  大南校門是廈門大學的主校門,毗鄰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大學大南片區,1921年建校時的名稱。該校門位於大南片區,進校門後的馬路為大南路,在大南校門附近還有教工宿舍樓群。因為廈大學子簡稱大南校門為“南校門”,常讓人誤以為它朝南,實際上,它和西校門一樣,也是朝西的。2001年為迎接80週年校慶而重建。

  西校門

  西校門建在廈大舊主樓群賢樓群西邊,由臺胞、廈門大學名譽校友張子露先生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門高7.4米,長25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採用花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校門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

  嘉庚樓群

  該樓群以廈門大學的創辦人、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廈門大學建築系師生自已設計,由五個相連的樓組成,位於風景秀麗的芙蓉湖畔,是廈門大學的標誌性景觀。

  嘉庚樓群的風格是西式的,以對稱性突出的頌恩樓巍巍壯觀。頌恩樓下有八個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圓柱,上面書寫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八個大字,這是廈大的“校訓”。

  群賢群樓群

  群賢群樓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廈門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場上。該樓群以居中建築,裝飾最考究,面積也最大,作為學校辦公樓使用,以群賢為名。東邊為集美樓、映雪樓,西邊為同安樓、囊螢樓,建於1921-1922年,樓群建築面積9576平方米,為陳嘉庚獨資興建廈大的主樓群。囊螢樓、映雪樓很長時間作為學生宿舍,後來調整與同安樓、集美樓一樣做教學、科研用房。該樓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樓梯石板懸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張燈結綵、垂珠彩簾吉祥圖案式。在當時,三大特色均是獨一無二,為此,***後廈門市把它定為古建築保護單位。

  建南樓群

  建南樓群是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陳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會堂、成義樓、成智樓、南安樓、南光樓五幢大樓,曾是廈大頗具風格的標誌性建築群。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念其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30多萬元巨資,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廈門大學80週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翻修竣工典禮。

  魯迅紀念館

  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在廈門大學集美樓,1926年09月04日至1927年01月16日魯迅在廈門期間曾寓居於此。1952年在此設立廈門大學魯迅紀念室。

  該館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資料、照片分別介紹魯迅的生平和在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各歷史時期的戰鬥歷程,其中在廈門部分是展出重點。

  廈門大學校區分佈

  廈門大學漳州校區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所屬。廈大本部包括:廈大老校地址,海韻教學區,廈大學生公寓,海濱教學區;廈大翔安校區都在島外。

  廈門大學旅遊遊客須知

  從2012年12月17日起,遊客到廈大得看時辰,還要帶二代身份證。

  根據《廈門大學校園參觀管理規定公告》,17日開始,週一到週五,廈大思明校區每天開放兩個時段給遊客入校參觀,分別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兩個校門入校遊客限額1000人***大南門700人,群賢門300人***。簡而言之,週一到週五的上班時間,廈大閉門謝客。不過,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正常對外開放。此外,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公務活動、事務辦理和探訪親友等不在此限。

  PS:自限客之日起,廈大兩大主校門***大南校門、西校門***以及五個邊門***大學路***、白城***、海濱***、胡裡山***、芙蓉隧道口***均不允許遊客騎車進入。

  時間

  廈大思明校區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12:00-14:00***中午限300名遊客***;

  17:00-24:00***晚上不限人數***;

  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正常開放

  ***

  遊客只能從大南和群賢校門進入

  進門

  遊客憑二代身份證刷卡進校,師生員工憑校園卡、工作證、學生證、校徽等有效證件進校